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历史不是爽文观后感 > 第1章 火药是两句话就能随便搞到的(第2页)

第1章 火药是两句话就能随便搞到的(第2页)

别以为你能“火药造反”——真干起来会死得更快。最喜欢的桥段就是:主角靠现代知识造火药,制爆炸物打敌人、吓军队、平匪乱。现实里呢?

爆炸伤害极不稳定:没有引信、没有壳体加工、没有爆压环境,一般都是炸自己;

自制火器极其难操作:无金属加工、无火帽引爆、无炮膛结构,几乎无法瞄准和重复使用;

火药运输成本极高:含水率变化影响威力,储存不当极易受潮或自燃;

一旦被军方察觉,立刻灭门清洗:你以为你在造反,朝廷以为你在制“妖器”,后果就是“抄家灭族”。

历史上不是没有人尝试做这事,比如明末张献忠、李自成确实掌握了一定火器制造技术,但他们的条件是:控制了城池、兵源、匠人、工坊、原料供应线——你有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炼得出一管火药,也养不起一个军队。火药本身只是工具,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后勤系统。而火器系统背后包含:

采矿、提炼、精制、储存、运输系统;

铸造、锻造、铜铁合金技术;

精准测量、工匠管理、试爆试枪机制;

战术配套体系:火器与弓、刀、骑兵协调使用。

换句话说,没有国家资源和组织能力支撑,你就算搞出一小撮黑火药,最多也就当个惊喜玩具,距离“改变时代”差十万八千里。

别以为火药配方是“公开秘密”,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严格的技术保密体系。

《武经总要》虽记录了早期火药配方,但细节模糊,属于“技术切割”版本;

明代“火龙出水”“震天雷”等武器的真正比例,只传内部工匠;

清代“火药局”配方只准上交工艺文书,不许私抄;

工部兵部设有“监工制度”,一旦工匠泄露配方则处斩。

因此,哪怕你真的入职火药作坊,也不一定能掌握全流程信息。一个工匠可能只负责“洗硝”,另一个人专管“烘干炭末”,根本没有完整知识链。更别提作为“外人”穿越者,你连火药样本都没见过。

从火药到火器,要跨越技术鸿沟。很多小说设定主角能从火药一跃搞出火枪、火炮,现实中这条路遥远到绝望:

火绳枪出现已是明中期,西式火枪则更晚;

火炮涉及铸炮技术、炮车设计、装填训练;

火箭需解决气流、推进、材料等问题。

最关键的是,这些都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系统工程。需要上百人团队分工协作,十几年试错,几百次炸膛爆炸积累出来的工业能力。

所以,主角一个人“鼓捣出连珠火铳”的情节,在史实面前显得像童话。

火药改变历史,不是某个“天才”能随便复制的。火药的确是中国古代的重大明之一,但它真正对军事和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却是在有国家工业组织能力之后才实现的。

小说中那种“一个现代人下凡,点把火就能颠覆王朝”的情节,是对火药历史、技术门槛、政治管理、资源垄断、军事体制的全方位误读。

现实是:你在古代动一把硝石,就可能被视为“图谋不轨”;你要是还搞出一炮炸了人,等着的就不是“建立帝国”,而是五马分尸的下场。

火药很伟大,但它从来不是穿越者的玩具。它是国家机器的牙齿,是历史进程的产物,是技术、政治与秩序交织的结晶。谁敢轻易碰它,历史会告诉你代价有多惨烈。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dududu历史不是爽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