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茗是这么与他算账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何曾光很难不心动。
如今儿子身份可不同从前了,毕竟是跟着贵人读书的,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
只要是他在家提出的建议,何曾光都会仔细斟酌。
问了大老爷这马铃薯适合播种的季节,被回说,最晚十月底,大冬天是种不了的。
何曾光咬咬牙,拿出银子买地去了。
乡亲们果然如何月茗所说,非常乐意将土地卖给他,虽然大家都喜欢见到自个儿名下田地增多,可是种地就要有耐心,没那么快见到成效,他们更愿意眼下就拿着三钱银子,去囤办些年货,好好过这个冬天。
再说开荒而已,除了费把子力气,又不花钱,村里也不缺待开的地,来年农闲了再来开就是了。
何曾光原来就开了四亩,这是最早落户的,后来又开了近四亩,如今一口气买了十二亩,总共便是二十亩的田。
托了韩东的福,他只是喊了一声,就跑来两名官差,亲自替他们丈量好大小,他们甚至一文钱都没给,当场就拿到了新的地契。
家中田产扩展到了十亩水田、二十亩旱田,陈巧娘乐得见牙不见眼。
买足土地的当天晚上,何曾光就花钱从系统处买足了二十亩地的马铃薯种子,系统还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迅速地翻地、施底肥。
据系统说,这肥不但能保证出苗健康,还能增产两千斤,何曾光实实在在地心动了,再一问价格:
【一袋五文,可供十亩地使用。】
“这么便宜?那我要两袋!还有那个容易翻地的省力铁锹,洛阳铲,我也要一把。”何曾光接着说。
大老爷刚才还热心推荐了两样工具,说是有了这两样东西,翻地、挖沟,都能快上不少,价钱也还好,两百文一把。不过大老爷信誓旦旦说,这两样东西至少能用上四五十年都不坏。
何曾光信了。
【四百一十文,已自动从宿主账户扣除。】
光芒一闪,何曾光钱袋子里再次少了笔钱,只是门边多了两样新工具,两袋据说是肥料的好东西。还有两大麻袋,就是那神奇的马铃薯种子了。
何曾光打开了门,陈巧娘探头探脑地走进屋,一下就看见了门后的几个袋子。
她稀罕地打开最大的那个,拿出其中一个马铃薯种,见这东西不过一只手掌大小,却长着青紫色的芽,看着怪吓人的。不由得问:“这就是种子?这么大的?”
跟着走进来的何月香、何月茗姐弟俩叶好奇地凑过来打量。
“大老爷说是就是。”何曾光回答说:“大老爷说这玩意就是马铃薯,上头发的芽就是种子,等明天翻完地、施了肥,挖个浅沟,一个个放下去种了就好。”
陈巧娘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只要是大老爷吩咐的,她反正都是愿意照着去做的。
何月茗忍不住拿起了那两样工具,铁锹他认得,只是大老爷给的似乎比他们这里的寻常铁锹略有不同,瞧着精致很多,把手也是铁的,铁锹头还多了个东西。
至于另一样,他就不认得了,看起来像是铲子,又比他们村里有的窄小许多。“爹,这两样都是大老爷赐的?怎么用?”
何曾光挠挠头:“就那么用呗,大老爷说什么工欲善什么什么,必先什么什么,反正就是让我选两件趁手家伙的意思,我看其他那些东西又大又贵,我也不认识,又怕什么都不拿,惹大老爷生气,就选了这两样。明天到地头再看有什么用吧。”
何月茗便也不再多问。
第二天,他照常去隔壁村禹府读书,何月香看家,何曾光、陈巧娘则拿着农具去到村尾的地里,开始劳作。
到了晚上,两个人一脸喜气地到家了。
“不愧是大老爷给的神兵,用起来就是不一般!”说话的是陈巧娘,她手里拿着便利铁锹,在院里演示。“我只要这样用脚一踩呀,这头就下地里去了,轻轻一撬,那土地就翻了过来,比以往拿锄头干活,不知轻便了多少!今天你爹用锄头,我用这个,我那块地翻得又快又好,人也不累。”
何月茗闻言,很是稀罕地将那铁锹取了过来,左看右看。
直觉告诉他,这东西稀罕之处就在它比寻常铁锹多出来的那块地方上,貌似是个小机关。“爹,你能再买两把吗?一把你自己明天用,另外一把,我想带给老师,这种东西要是能上报给工部,模仿出来推给所有百姓,肯定能立功。”
何曾光本还不以为然,这东西一样得两百文呢,小子说买就买,还一口气就是两把,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可后来一听,他要把这东西进献给驸马爷,上报给朝廷,去讨赏?
他立时就来了劲:“就这么个小玩意,能立功?”
“我听老师说,这些年圣上非常看重民生,像是先前让大家开荒,低价立契、严惩侵占百姓土地法的推行,都是因为这个。老师说,只要谁能让百姓多种粮、多交粮,就能被当今看重,论功行赏。因为这是利民惠民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何曾光苦了脸,读了书说话就是不一样,四个字四个字地往外蹦,他一个大老粗,哪听得懂这些?
“要是有赏,你尽管拿去,要是没有,就算了。”
他只好说。
陈巧娘道:“还是晚一些吧,这两样东西虽然好用,可也不是多稀罕的东西,指不定旁的地方早就有人在用,只是我们这边地方小,不知道呢?你眼巴巴地拿去,能说是大老爷送给咱们的?不能吧,总要编个由头,要么是你想的,要么是你爹想的。可驸马爷这样见多识广的,万一在哪已经见过了,你岂不是要丢人了?到时候让驸马爷以为你小小年纪,贪功冒进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