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银子这么多,那活儿肯定很累,不行,回家给儿媳做晚饭去。
然后晚上儿媳回来,撸了袖子要进厨房,婆婆先端着碗出来了,笑吟吟的:“回来了?累不累?赶紧来吃饭,娘给你炖了鱼。”
鱼谁稀罕,之前天天吃。
可儿媳还是受宠若惊,为啥啊?自她嫁进门,厨房的活儿都是她做,家婆虽不怎么苛待她,但从不会像着今儿这般好说话。
汉子回来了,一到桌边就坐下,嘴上喊饿死了,媳妇给我打碗饭去。
儿媳还没站起来,婆婆先一筷子敲儿子头上:“你没长脚没长脚啊?你累我儿媳就不累了?人在厂里干了一天工,自己去。”
那汉子扫了媳妇一眼,自己去打饭了,可心里高兴。
娘疼他媳妇了。
他不用夹中间难做人了。
不然以前他自个打饭洗脚,娘不高兴,要骂他媳妇儿的:“瞧你这懒的,我儿子天天出海赚银子,累死累活,回来你都不晓得伺候伺候他。”
“娘,孩子她娘在家也忙了。”
“忙啥忙啊!不就屋里那么点活,屋里活累什么人。”
现在是不说了。
爹也没说什么,只好奇的问儿媳,今天干啥了?累不累?
工厂做了大铁门,开张第一天,工人一进去,铁门就关上了。
蒋小一在村里招了两个老爷子,负责看管左右两侧大铁门。
这活儿轻松,一天就是二十文。
被选上的两个老汉是笑了整整一宿都没睡着。
铁门一关,镇上和村里有那好奇的想过来看,毕竟早上一大早的,工厂这边就开始放炮,霹雳吧啦响了半个时辰,说是什么庆祝营业,镇上百姓又见着早早的,一大帮妇人、夫郎就成群结队往镇外去,是纳闷不已,大家想看看里头到底是干啥子生意,招了这么多人,又建得那么大,还有之前,听说那工厂的老板蒋夫郎,在周边几个村里收购了上千个簸箕。
干啥子呢?要这么多簸箕?大家过来想看看,可铁门关了,围墙高高护起来了,啥也没见着,不过大家站外头没片刻钟,就看见渔民赶着牛车,把鱼仔运来了。
十来车啊!浩浩荡荡的,瞧着都有些壮阔。
鱼仔一运完,那铁门立马又关了起来,两个老汉守门守得严严的,有那说好话想进去瞅瞅的,老汉铁着脸,不行。
蒋老板说了,不是厂里的工人就不能进去,他们让人乱进,是要被扣工钱的。
儿媳说:“我手笨,蒋夫郎安排我和季家的妹子,还有黄家的弟弟一起杀鱼。”
“那唐家的呢?没和你们一起杀鱼?”
“没有,杀鱼的蒋夫郎安排了十人,唐家的夫郎力气大些,蒋夫郎让他和另外几人负责晒鱼。”
“那林家的呢?我怎么见今儿他和窦家和李家的才晌午就回来了?”婆婆又问。
“这个我也不清楚,里头是分工的,一个车间一个车间,一车间十人或八九人。”
“不是,那车间是个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