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前不久林家老太坐院子外头抹眼泪,他们问咋的了,林老太才说了,海蛎子卖不动了。
怎么好端端……
“那贵人是摆摊卖烤蛎子,热了海蛎子不好卖,前儿连续好几天我家老大捞的海蛎子都没卖得出去,都臭了,又给丢了,我是看了,心里不得劲,没个滋味。”
就是落差大了,不知道明年人还同不同他们买海蛎子了,先前以为是要熬出头了,可结果又没了盼头了,林老太觉得生活没了指望,见不着光了,就没忍住。
现在,他们和林家是一样的。
蒋夫郎生意做得好,他们的海货才能卖得出去,他们才有工钱拿。
蒋夫郎生意不好,那他们便和林家一样。
正这般想着,林家汉子挑着两水桶回来了,看见大家聚在河边,好奇过去:“大家这是干啥……啊!是蒋夫郎,您咋的来了?”
“大贵,你认得蒋夫郎?”
“认得啊!之前跟我买海蛎子的就是蒋夫郎。”
这似乎是一强心剂。
渔民们瞬间安心了。
那得好好干了。
跟蒋夫郎干有肉吃。
林家就是前车之鉴。
蒋夫郎那些话没骗他们。
有老太不放心,急急忙忙说:“不成不成,老二家的,还是我去报名干活吧!”
“咋的了娘?”
“我不放心。”不是怕儿媳躲懒,而是怕她干活不对,让生意不好了咋整?
还是自己去安心些。
不过后头自是没成。
年轻的姑娘哥儿夫郎妇人一大把,老人家回家享福去,厂里工作重,还是年轻人上合适些。
蒋小一是仔仔细细,挑了九十来人,窦夫郎在一旁帮着长眼,挑的都是手脚麻利的勤快人家。
工厂是一建好,里头设施工具啥的都已准备妥当,蒋小一马不停蹄开了工。
他是先挑了二十家,让这二十家的汉子每天往厂房那边送五百斤小鱼仔。
一家五百,二十家那便是一万来斤,不算太多,真杀干净把肚子里头肠子啊头啊拿了,晒干了也没多少。
初期,先慢慢来,看看情况。
其他没被挑上的是羡慕眼红,可没妒忌,蒋夫郎都说了,后头生意好了,鱼仔要得更多,到时候这二十家哪里供得了,肯定又要多选一批。
现在虽是没被选上,可家里儿媳在厂那边干活,一天三十文呢!有人是拿树枝搁地上算了半天,算出来了,一天三十文,那一个月就是快一两银子,哎呀娘啊,这,这这比出海的汉子赚的还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