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历史里,主角动不动就是“十万铁骑横扫草原”,“百万雄师饮马长江”。看着那场面描写,读者热血沸腾,但稍微动动脑子就会现:这完全是瞎写,完全不符合历史现实!别说古代的财政,哪怕现代中等国家都供不起那么多骑兵!这章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古代到底能养得起多少军队?“十万铁骑”在现实中有多离谱?
咱们别急,先来算一笔简单的账。古代军队最大的消耗是什么?不是武器,不是战马,而是粮食和饲料。
我们先说步兵。一个成年男子,体力劳动强度极高时,每天至少需要三斤粮食(大米、小米、小麦面粉这类主食),再加少量副食才能维持体力。打仗时消耗更大,吃四五斤都是正常的。
那骑兵呢?人得吃,马更得吃。一匹战马每天草料换算成粮食折价,大概相当于八斤粮(因为草料体积大、热量低,还要搭配豆料、糠麸、麦秸等粗料)。冬天、干旱、行军打仗,马粮消耗只多不少。
算算看,一名骑兵和他的马每天起码要消耗斤左右粮食。这还是最低估算。
如果是“十万铁骑”,就是o万匹马、o万人,一天消耗就是o万斤粮食。别忘了,光有兵和马不行,还有运粮的民夫、随军工匠、驭卒、养马人等一大堆后勤队伍,总数可能翻倍。
那么一年呢?天,按o万斤算,得四亿多斤粮食。这是什么概念?
东汉全国一年户调租税征收粮食约八亿斤。
换句话说,一个十万铁骑的军队,哪怕不打仗光站着,耗掉的是半个东汉帝国的税收。
这还只是粮食,还没算马具、盔甲、武器、弓箭、铁枪、战靴、工匠报酬、医药费……
所以你说,哪个朝代真有财力去养十万骑兵长期屯驻?除非是全国倾力支撑的短期决战,不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就看看历史上的实际数字,别被小说骗了。
()秦汉时期的骑兵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号称百万雄兵,但那是总兵力,包括步兵、弩兵、车兵、骑兵、辅兵等等。真正的骑兵有多少呢?根据考古和《史记》记载,秦朝骑兵编制最多不过几万人。
汉武帝征匈奴,是汉骑兵巅峰时期。最着名的漠北大战,霍去病率领的主力是骑兵约四万,辅以少量步兵。就连汉武帝都供不起十万骑兵。
更离谱的“十万铁骑”是哪来的?小说家瞎编出来的。
()唐朝骑兵
唐朝是以骑兵强大着称的朝代。《通典》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府兵加募兵共约o万,其中骑兵约占一成出头,也就是-万之间。而且唐骑兵分布很广,不是一个战场全凑齐。
即使在安史之乱爆时,号称唐玄宗调动了“十万大军”,也不是纯骑兵,而是步骑混编。真正能一次性出动的精锐骑兵数量,不过五万。
()宋朝骑兵
宋朝一向以步兵为主,骑兵最强也就保有两三万人规模。因为宋朝地形和经济不支持大量养马。大宋主要靠雇辽、西夏的马匹补充骑兵力量。
()元明清骑兵
元朝马多,骑兵力量强大,但蒙古军队是草原部族全民皆骑的编制,不像中原王朝那种财政养兵。元朝南下时,最大集结也不过数万骑兵。
明清时期呢?明朝边军骑兵主力也只有三四万人。清朝八旗骑兵最盛时不过十几万,但这是全国八旗加上绿营骑兵总数,且多数驻防在全国各地,无法集结成“十万铁骑”。
有读者要问了,假如真有十万骑兵,那打仗该多厉害啊!但咱得看看后勤是怎么一回事。
()行军路线就是死路
十万骑兵,按每骑占地平米算,十万骑就是o万平米,平方公里的队伍。这还没算前锋、后卫、侧翼、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