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播放万首诗 > 第520章 王融努力门诗(第1页)

第520章 王融努力门诗(第1页)

努力门诗

王融

豫北二山尚有移,河中一洲亦可为。

精诚必至霜尘下,意气所感金石离。

有子合掌修名立,时王权美誉垂。

昔来勤心少骞堕,何不努力出忧危。

胜幡法鼓萦且击,智师道众纷以驰。

有生无我俨既列,无明有我孰能窥。

……

赏析:

《努力门诗》是王融创作的一富含劝勉与哲理的诗歌,通过多样意象与深刻内涵,激励人们不懈奋进,并引导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一、劝勉主题:激奋进,摆脱困境

借典明志,强调人力可为:“豫北二山尚有移,河中一洲亦可为”,借“愚公移山”典故,以豫北二山可移、河中一洲可变,展现人力无穷。强调只要有决心与毅力,看似艰难之事皆能成功,为全诗奠定劝勉基调,激励人们勇于面对困难,相信自身力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必至霜尘下,意气所感金石离”,进一步阐述坚定信念与意志力量。“精诚必至”“意气所感”表明专注与决心能引乎想象效果,霜尘落下、金石分离象征突破困境,鼓励人们以赤诚之心、昂扬意气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个人修行与为政典范:“有子合掌修名立,时王权美誉垂”,从个人与为政者角度展开。子弟合掌修行获美名,体现个人通过努力可成就自我;君主适时用权得美誉,说明居高位者亦需努力施政。此句拓展劝勉范围,涵盖不同社会角色,强调各尽其责、努力进取。

敦促奋进,摆脱忧危:“昔来勤心少骞堕,何不努力出忧危”,直截劝诫。“昔来”强调过往应勤奋,“少骞堕”警示避免懈怠,“出忧危”点明努力目的。此句言辞恳切,呼吁人们积极奋进,摆脱困境,突出努力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二、哲理内涵:融合佛理,启迪思考

宗教意象,营造追求氛围:“胜幡法鼓萦且击,智师道众纷以驰”,描绘宗教活动场景。胜幡飘扬、法鼓敲击,营造庄严热烈氛围;智师引领道众奔走,象征对宗教真理追求。借宗教场景,暗示人们对生命真谛、人生正道积极探寻,为哲理阐述铺垫。

“有我”与“无我”之思:“有生无我俨既列,无明有我孰能窥”,引入佛教“有我”与“无我”概念。“有生无我”指出“无我”境界客观存在,需人追求;“无明有我”批判在愚痴状态执着“有我”,难窥真理。此句引导人们越自我局限,摆脱无明,追求更高智慧,深化诗歌哲理内涵。

三、艺术特色:意象丰富,层次分明

丰富意象,增强感染力:诗歌运用诸多意象,如豫北二山、河中一洲、霜尘、金石、胜幡法鼓等。自然意象展现坚韧力量,宗教意象增添神圣庄严,丰富内容同时,增强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使抽象劝勉与哲理具形象化呈现。

结构清晰,层次递进:从借典强调人力,到阐述信念力量,再到不同角色劝勉,最后深入哲理思考,结构清晰,层次递进。先激奋进决心,再引导思考生命哲理,逻辑紧密,使读者逐步领悟诗歌深意,实现劝勉与哲理传达的有机结合。

……

解析:

豫北二山尚有移,河中一洲亦可为

-意象与寓意:“豫北二山”暗指《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故事里的太行、王屋二山,这两座大山虽巍峨庞大,但在愚公及其子孙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有被移走的可能。“河中一洲”代表河中的沙洲,相较于大山,看似更容易改变。诗人借这两个意象,意在表明无论面对多么艰巨或看似难以改变的事物,只要具备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转变,强调了人力的伟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作用,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基调。

精诚必至霜尘下,意气所感金石离

-情感与力量的表达:“精诚必至”突出内心的真诚与专注达到极致,“霜尘下”形象地描绘出因精诚而产生的感化力量,仿佛能让霜尘都为之落下,寓意即使细微如霜尘之物,也会被这种真诚所打动。“意气所感”强调人的意志、气概所凝聚的情感,“金石离”则表示这种强烈的情感能够使坚硬的金石分离,极言意志与情感的强大感染力。此句进一步阐释,当人全身心投入,凭借坚定的信念与激昂的意气,就能产生乎想象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达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深化了努力可战胜艰难险阻的主题。

有子合掌修名立,时王权美誉垂

-不同角色的努力与回报:“有子合掌”描绘的是子弟虔诚修行的姿态,这里“合掌”在宗教语境中常代表虔诚、专注。通过这种虔诚的修行,子弟能够树立起美好的名声,体现出个人通过自身努力与精神追求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与声誉的提升。“时王权”指在位的君主适时地运用权力,施行德政、善举。当君主能够恰当挥权力的正面作用时,就会获得民众的赞誉,美名流传。此句从个人修行与君主为政两个层面,说明无论是普通个体还是身居高位者,只要积极努力、善用自身条件,都能收获良好的结果,丰富了诗歌所涵盖的劝勉范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