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播放万首诗 > 第68章 夏侯玄乐毅论(第2页)

第68章 夏侯玄乐毅论(第2页)

-解析:这样做使得即墨和莒城的百姓,怨恨他们自己的君主,愿意放下武器来依赖乐毅,如同亲近善待自己的君主一样。敌方即便有智谋,在这种情况下也无处施展。表明乐毅的策略取得了成效,通过争取民心,从内部瓦解了敌方的抵抗力量,使敌方陷入困境。

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

-解析:如此一来,即墨大夫坚守道义,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就像微子在形势困窘时前往周朝,选择顺从时势一样。这里引用历史典故,将即墨大夫的坚守和微子的选择与乐毅的策略联系起来,说明乐毅的做法符合道义和时势,既尊重了敌方的忠义之士,又为齐国百姓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

-解析:乐毅开辟更为宽广的道路,来等待田单这类人;助长包容善举的风气,以伸张齐国贤士的志向。体现乐毅的包容精神,他不仅不排斥敌方的人才,反而为他们提供展空间,以这种方式促进燕齐之间的融合,展示了其政治胸怀和长远眼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使夫忠者遂节,勇者义着,此又齐、燕之所同也。

-解析:这样使得忠诚的人能够成就气节,勇敢的人正义得以彰显,这又是齐国和燕国共同的心愿。强调乐毅的做法能够兼顾各方利益,满足人们对正义和忠诚的追求,促进了地区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体现其策略的高明和对人心的洞察。

夫迷于利者,往往以利丧身;而达于义者,或以义显名。

-解析:此句为作者的议论,指出那些被利益迷惑的人,常常会因为追逐利益而丧失自身;而通达大义的人,有的则凭借坚守道义彰显名声。通过对比,突出义利之间的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结果,为下文对乐毅的评价做铺垫。

故前有微子之得仁,后有薛公之释楚,可谓知命者也。

-解析:以微子和薛公为例,说明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微子前往周朝,获得了仁德之名;薛公放弃与楚国的纷争,展现出对大义的理解。他们都能够洞察时势,知晓命运的安排,是通达大义的典范。通过这两个例子,进一步论证了坚守道义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

-解析:夏侯玄在此高度评价乐毅的志向,认为乐毅的志向千年难得一遇。强调乐毅志向的高远和独特,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再次突出乐毅的非凡之处。

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

-解析:探讨探究古代贤人心意的方法,应该先从重大、长远的方面着眼,如果必然要经过曲折且难以理解的过程,之后才停止探究也是可以的。此句为理解乐毅的行为和志向提供一种思路,暗示读者要从宏观、长远的角度去理解乐毅的行为动机,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

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或者其殆庶乎?

-解析:对于乐毅的志趣,作者提出疑问,或许乐毅的志趣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吧?又或许他大概已经近乎完美地展现了吧?这种疑问式的表达,既体现作者对乐毅的深入思考,也引读者对乐毅形象的进一步探索,使读者意识到乐毅的行为和志向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以乐生之经始图大,岂其区区燕、齐之利哉?

-解析:从乐毅一开始就谋划宏大的事业来看,难道他仅仅是为了燕、齐之间那点小小的利益吗?此句以反问的形式,再次强调乐毅的志向绝非局限于燕齐之间的局部利益,而是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乐毅的真正动机。

其所以求者,存亡之机,圣主之事也。

-解析:乐毅所追求的,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是圣明君主所应做的事。明确指出乐毅的追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他的行为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达到圣明君主的治理境界,进一步提升乐毅的形象,将其行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乐生遗燕惠王书,辩以达其志,因以宣其心,是谓义笃而辞顺,故览其文者,莫不慨然。

-解析:乐毅给燕惠王的书信,言辞雄辩以表达他的志向,借此来表明他的心意,这就是所谓的情义深厚且言辞顺畅,所以阅读他文章的人,无不感慨。分析乐毅书信的价值,通过书信展现乐毅的忠诚和志向,其言辞和情感能够打动读者,体现乐毅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言辞表达上也具有非凡的感染力。

当此之时,求贤之君,英雄之士,可不勖哉!

-解析:在这个时候,寻求贤才的君主,英雄豪杰之士,能不以此自勉吗!以反问的方式,激励后世的君主和英雄们以乐毅为榜样,追求高尚的志向和道德,积极为国家和天下做出贡献,将对乐毅的评价延伸到对后世的启示。

夫忠至者无文,然其声动人者,其唯乐生乎!

-解析:忠诚到极致的人无需过多的文饰,然而他的言辞能够打动人心的,大概只有乐毅吧!此句为全文总结,高度赞美乐毅的忠诚和他言辞的感染力,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再次强调乐毅的独特和卓越,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句译:

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知机合道,以礼终始者与!

译:研读乐毅留给燕惠王的书信,他大概近乎于知晓事物关键、契合大道,且自始至终遵循礼仪的人吧!

夫欲极道德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岂其局迹当时,止于兼并而已哉!

译:那些想要充分展现道德的宏大度量,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怎么会局限于当时的行为,仅仅把目标停留在兼并他国上呢!

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

译:单纯的兼并行为,并非乐毅所看重的,为使燕国强大却背弃道义,这也不是乐毅所追求的。

不屑苟利,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译:不屑于追求不正当的利益,心中不局限于眼前之事,不希求取得微小成就,这才是意在统一天下的志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

译:那么乐毅起攻打齐国的行动,是为了借助这个契机来震动天下。

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

译:讨伐齐国以彰显燕昭王的大义,这次兴兵并非为了谋取私利。

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着于遐迩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