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播放万首诗 > 第34章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第2页)

第34章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第2页)

-解析:“上冢”指孤儿前往亲生母亲的坟墓。“察故处”,他来到母亲的墓地,似乎是在寻找曾经与母亲相处的痕迹,或是在向母亲诉说自己的遭遇。“存亡永别离”,深刻地表达出孤儿对与亲生母亲阴阳两隔的悲痛,亲生母亲已经去世,他们永远分离,这种生死之别让孤儿感到无比痛苦,也更加凸显出他如今的孤独和无助。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解析:紧承上句,孤儿出内心的悲叹,“亲母何可见”,表达出他对见到亲生母亲的极度渴望,然而这只能是一种奢望。“泪下声正嘶”,描绘出孤儿在思念母亲时,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哭声悲痛到几乎嘶哑的状态,将孤儿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的悲伤之情。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解析:“弃我于此间”,孤儿觉得自己仿佛被世界抛弃在这悲惨的境地,无人关心,无人救助。“穷厄岂有赀”,“穷厄”指他所处的穷困、艰难的处境,“赀”可理解为改变这种困境的办法或能力,孤儿出无奈的质问,自己处于如此困境,又怎么有办法改变呢?这一句深刻地表达出孤儿对自身悲惨命运的无奈与绝望,将诗歌的悲剧氛围推向高潮。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解析:这是诗人借孤儿的悲惨遭遇出的呼吁。“传告后代人”,希望将这个故事传达给后世之人;“以此为明规”,以这个悲惨的事件作为明确的教训和警示。诗人通过这两句诗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希望后人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家庭悲剧再次生,引人们对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视和思考。

……

句译: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译:驾车驶出了城北的城门,马却徘徊着不肯向前奔跑。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译:我无奈下车,在原地徘徊不定,抬头折下一根干枯的杨树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译:不经意间,听到山丘树林里传来凄惨尖锐的哭声。

借问啼者谁,何为乃如斯?

译:我上前询问,啼哭的人是谁呀,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译:(哭泣者回答)“亲生母亲离我而去,不幸去世,后母厌恶我这个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译:“我饱受饥寒,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食物吃,稍有举动,后母就对我鞭打捶打。”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译:“我瘦得骨头凸显,肌肉都没了,身体就像干枯的树皮一样。”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译:“后母把我藏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父亲回来也不知道我的遭遇。”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译:“我去母亲的坟墓前,寻找曾经的回忆,可母亲已经去世,我们永远分离了。”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译:“我怎么还能见到亲生母亲呢,想到这我就泪如雨下,哭声都变得嘶哑了。”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译:“我被抛弃在这悲惨的境地,如此穷困艰难,又有什么办法改变呢?”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译:(诗人感慨)把这个故事传告给后世的人们,让大家以此为鉴。

……

全译:

我驾车从城北的城门驶出,拉车的马却徘徊不前,不愿疾驰。

无奈之下我只好下车,心烦意乱地来回踱步,抬头折下一根干枯的杨树枝。

这时,我忽然听到山丘的树林里,传来阵阵凄惨的哭声。

我不禁上前询问:“啼哭的人是谁呀?为何哭得这般伤心?”

(只听那人哭诉道)“亲生母亲撇下我离开了人世,后母对我这个孤儿满心厌恶。

我饥寒交迫,没有衣穿,没有饭吃,稍有动静,后母就挥动鞭子棍棒打我。

如今我瘦得皮包骨头,身体如同干枯的树皮。

后母把我关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父亲回来也丝毫察觉不到我的惨状。

我去母亲的坟前,寻觅往昔的踪迹,然而生死相隔,永远无法再见。

亲生母亲啊,我要怎样才能再见到您,泪水潸然,哭声也已嘶哑。

我被无情地抛弃在这痛苦的深渊,穷困潦倒,又哪有办法改变这一切?”

(我不禁感慨)将此事传告给后世之人,让大家都以此为深刻的教训。

喜欢诗词一万请大家收藏:dududu诗词一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