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一百首诗词 > 第18章 孔融 杂诗二首其二(第1页)

第18章 孔融 杂诗二首其二(第1页)

杂诗二?其二

孔融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

赏析:

孔融的《杂诗二?其二》是一饱含深情、感人至深的悼子诗。诗歌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遭受丧子之痛时的内心世界。以下从主题、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诗进行赏析。

主题

这诗围绕着“丧子之痛”这一主题展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夭折爱子的深切思念与悲痛之情。通过描述自己远归后得知儿子离世的全过程,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为人父母面对子女早逝时的无奈与哀伤。同时,诗中也隐隐流露出对命运的感慨,引读者对生命和亲情的思考。

情感表达

悲痛与绝望:从“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开始,诗人的悲痛之情便扑面而来。当得知儿子已离世,“日已潜光辉”,仿佛连太阳都失去了光芒,生动地烘托出他内心的绝望。“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家人的告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痛,诗人对自己未能及时陪伴儿子的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愧疚与牵挂:“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这几句诗将诗人的愧疚与对儿子孤魂的牵挂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自责在儿子生前未能尽到父亲的陪伴之责,又担忧儿子死后孤魂无所依托,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直击人心。

无奈与感慨:“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诗人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出了对命运的无奈感慨。他明白生死有命,却仍为儿子生命的短暂而抱恨不已,这种无奈与不甘,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沉。

艺术特色

叙事与抒情结合:诗歌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手法。先叙述自己远送客人年末归来,入门惊闻爱子噩耗,继而前往坟地的过程,在叙事中自然地融入强烈的情感。如“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通过描述到坟地所见之景,抒了面对儿子死亡这一残酷现实的悲痛,使情感的表达真实而自然。

质朴的语言: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的话语诉说内心的伤痛,如“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这种直白的表述,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悲痛。

细节描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妻妾向人悲”,仅五个字就描绘出妻妾悲痛的模样,侧面烘托出家中的哀伤氛围。“但见蒿与薇”,通过对坟地荒芜景象的描写,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

解析: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解析:开篇点明背景,诗人远行送别新结识的友人,直到年末才踏上归程。“岁暮”一词既指出时间是一年的末尾,通常给人一种时光流逝、万物萧索之感,为全诗奠定了略带凄凉的基调。同时,年末本是家人团聚之时,诗人此时归来,却即将面临家中的变故,这种时间节点的设置,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悲剧色彩。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解析:诗人一进家门,满心期待能见到心爱的儿子,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妻妾对着自己悲痛哭泣的场景。“望”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见到儿子的急切盼望,与“悲”字形成强烈反差,突如其来的悲伤打破了诗人的期待,强烈的情感冲突瞬间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震惊与不安,预示着家中生了不幸之事。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解析:从妻妾的悲痛中,诗人得知儿子已经离世,再也无法相见。“日已潜光辉”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面上是说太阳似乎也因这一噩耗而失去了光辉,实则是诗人内心极度悲痛的外在投射,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来烘托自己悲伤的心情,强化了悲痛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因儿子的离去而变得灰暗无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解析:这是妻妾告知诗人的话语,指出儿子的孤坟在西北方向,还念叨着诗人归来得太迟。“孤坟”突出了儿子坟墓的孤独凄凉,暗示着儿子年幼夭折,独自长眠地下的悲惨境遇。“常念君来迟”则饱含着家人对诗人未能及时赶回见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也传达出儿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父亲的深深思念,进一步加重了诗人内心的愧疚与悲痛。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解析:“褰裳”描绘出诗人急切地提起衣裳,匆匆登上荒丘去寻找儿子坟墓的动作,表现出他对儿子的牵挂和急于见到儿子坟墓的心情。然而,当他到达时,眼前所见唯有“蒿与薇”,即杂乱丛生的蒿草和野豌豆。坟墓周围的荒芜景象,不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画面,更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无常,强烈地冲击着诗人的内心,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失去儿子的痛苦。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解析:这两句诗以直白而残酷的语言,描述了儿子肉体消逝、化为白骨归于黄泉的事实。“肌体乘尘飞”形象地描绘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已化为尘土,随风飘散,让人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诗人用如此直接的表述,将内心的悲痛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他面对儿子死亡这一残酷现实时的无力与哀伤。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解析:这两句诗以设问的形式,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愧疚之情。儿子在世时,因诗人远行在外,未能陪伴其成长,导致儿子对父亲印象模糊。如今儿子已逝,诗人不禁问,死后的儿子是否还能知道自己是他的父亲。这种对亲子关系的深刻反思,将诗人对儿子的愧疚推向了极致,体现出他对错过儿子成长的深深遗憾。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解析:诗人想象着儿子的孤魂在无尽的黑暗中飘荡,不知该依靠何处。“孤魂”强调了儿子灵魂的孤独无依,“游穷暮”描绘出孤魂在黑暗中徘徊的迷茫与无助,“飘摇安所依”的设问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儿子死后境遇的担忧。这种对儿子死后孤魂的牵挂,体现了诗人对儿子深深的父爱,即使儿子已经离世,他仍放心不下儿子的灵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