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万一的诗 > 第93章 陶渊明饮酒其六(第2页)

第93章 陶渊明饮酒其六(第2页)

解析: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解析:“行止”指人的行为举止,“千万端”极言其纷繁多样,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处事方法丰富繁杂,各不相同。“谁知非与是”抛出疑问,在这众多的行为表现之中,究竟谁能真正准确地判定是非对错呢?此句反映出世间行为的复杂性以及是非标准的模糊性。在现实生活里,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立场、价值观、经历等因素,对同一行为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使得是非判断变得异常困难。诗人以这种感慨开篇,引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价值判断的深入思考,为整诗探讨是非问题埋下伏笔。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解析:“苟”表示假如、一旦,“相形”即相互比较、对照。一旦有了是非的对比呈现,“雷同”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如同听到统一指令般,不假思索地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大家会一同对所谓的“是”加以赞誉,对所谓的“非”进行诋毁,毫无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盲目从众心理,人们在面对是非时,不是依据自己的理性分析和客观事实,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种现象使得社会舆论容易被群体的盲目性所左右,导致对事物的评价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反映出诗人对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批判态度。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解析:“三季”通常指夏、商、周三代,表明盲目跟风、混淆是非这种不良现象并非偶然或短期存在,而是长期贯穿于历史之中。“多此事”强调这种现象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频繁出现,屡见不鲜。然而,“达士”即那些通达事理、见识高远的人,“似不尔”表示他们似乎不会像普通人那样盲目从众。这里将普通大众的盲目与达士的清醒形成鲜明对比,凸显达士的独特之处。达士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独立思考,不被群体的盲目行为所左右,坚守自己对是非的判断。诗人对达士的这种品质表示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清醒、独立精神的追求。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解析:“咄咄”是一个叹词,在这里表达出诗人对世俗中那些愚昧跟风之人的强烈感叹与无奈之情。“俗中愚”直接点明诗人所感叹的对象是世俗中那些缺乏独立思考、盲目从众的愚昧之人。在对世俗现象深感失望之后,诗人表明自己的选择——“且当从黄绮”。“黄绮”指的是商山四皓,他们是秦末汉初时期的四位隐士,为躲避乱世,坚守自己的气节和志向,选择隐居在商山。诗人决定追随他们的脚步,意味着要远离世俗的喧嚣和纷扰,归隐田园。这一句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同时也体现出他对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的向往,希望在远离世俗的宁静生活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本真。

……

句译: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人们的行为举止千变万化,谁又能真正知晓是对还是错。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一旦是非相互对照显现,众人便盲目跟风一同赞誉或诋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夏、商、周三代以来这种事屡见不鲜,通达事理的人似乎不会这样。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可叹世俗中这些愚昧之人,我还是应当追随商山四皓(去归隐)。

……

全译:

世人的行为千头万绪,是是非非,又有谁能真正看清。

一旦是非有了比较,众人便盲目跟风,一同褒贬随声。

夏商周三代以来,此类事常见不停,通达之士,似乎不会如此行径。

可叹世俗之人这般愚钝,我还是追随商山四皓,去归隐山林。

喜欢诗词一万请大家收藏:dududu诗词一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