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万一的诗 > 第9章 刘彻西极天马歌(第1页)

第9章 刘彻西极天马歌(第1页)

西极天马歌

刘彻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

赏析:

《西极天马歌》是汉武帝刘彻为赞美来自西域的天马而作,诗歌不仅描绘了天马的神奇特质,更借天马映射出大汉王朝的强大与汉武帝的雄心壮志。

主题思想

彰显国威与民族自豪感:诗歌开篇“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点明天马来自遥远的西方,历经艰难穿越流沙而至,其背后所传达的是大汉影响力的广泛传播,使得周边众多少数民族纷纷归服。这不仅体现了汉朝在当时的强大国力与影响力,更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汉武帝借天马的到来,彰显大汉天朝上国的地位。

对天马神异及凡能力的赞美:诗中对天马的外形、能力和气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描绘。如“虎脊两,化若鬼”形容其脊背似虎般强壮,行动敏捷如鬼神;“历无草,径千里”突出其耐力惊人,能在恶劣环境中长途跋涉。这些描述无不展现出天马的非凡之处,表达了诗人对天马神异特质的由衷赞美。

表达对远方的探索与追求:“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等句,借天马到来,表达了汉武帝渴望打开通往远方的道路,追随天马的脚步前往昆仑等神秘之地的愿望。这不仅反映出汉武帝个人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更代表了当时整个汉朝积极进取、开拓疆域、追求远方的时代精神。

对凡境界的向往:“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将天马视为通往仙界的媒介,幻想骑乘天马畅游天庭,观赏玉台。这种表述体现了汉武帝对凡脱俗、长生不老等仙界境界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神仙方术的尊崇以及人们对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意象运用

天马意象:天马是整诗的核心意象,它象征着多方面的意义。先,它是大汉国威的象征,其从遥远西极而来,暗示着汉朝影响力的远播;其次,天马的神异特质,如强壮的体魄、敏捷的行动、非凡的耐力等,代表着力量、度与坚韧,是汉武帝所期望的大汉精神的具象化;再者,天马作为能沟通仙界的媒介,承载了汉武帝对凡境界的向往,使诗歌充满了神秘色彩。

昆仑、阊阖、玉台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建起一个神秘而凡的仙界图景。昆仑在古代神话中是神圣之地,是仙人的居所;阊阖是传说中天宫的正门;玉台则是仙人居住或活动的华丽场所。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更营造出一种高远、神秘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汉武帝对凡境界的向往主题。

结构特点

诗歌以“天马徕”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反复咏叹,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同时也强调了天马这一核心意象。每一段围绕“天马徕”展开不同方面的描述,从天马的来源、特质、到来时间,到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引的遐想,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内容丰富而有序,主题逐步深化,使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天马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艺术特色

想象丰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天马凡的能力和神秘的色彩,如“化若鬼”“龙之媒”等表述,将天马与鬼神、仙界相联系,创造出奇幻的艺术境界,使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语言简洁明快:全诗语言简洁,用词精准,却能生动地描绘出天马的形象和传达丰富的情感。例如“涉流沙”“历无草”“径千里”等短短几个字,就勾勒出天马行程的艰难与它的坚韧耐力,言简意赅,表现力强。

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以天马象征大汉国威、力量和对远方的追求,以昆仑、玉台等象征凡境界,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引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

解析: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解析:“天马徕”直接表明天马的到来,“徕”通“来”,简洁有力地引出主题。“从西极”点明天马来自遥远的西方极地,强调其来源的偏远。“涉流沙”描绘天马历经艰难险阻,穿越广袤无垠的沙漠地带,“流沙”一词不仅体现了路程的艰辛,也暗示了西方地域的神秘与恶劣环境。“九夷服”则是借天马的到来,传达出一种政治寓意,“九夷”泛指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意思是由于天马自西而来,仿佛彰显了大汉的天威,使得周边众多少数民族纷纷表示归服。此句通过描述天马的远道而来,巧妙地将天马与大汉国威联系在一起,展现出汉武帝对国家影响力的自豪之情。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解析:“出泉水”交代了天马的诞生之地或出处,暗示其出身不凡,泉水在古代文化中有纯净、神秘的象征意义,为天马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虎脊两”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天马的脊背如同老虎的脊背一样强壮有力,突出了天马体魄的强健。“化若鬼”并非贬义,而是形容天马行动敏捷、灵动,如同鬼神般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捉摸,进一步强调了天马的神异不凡,给人一种凡脱俗的感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