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一万多首诗 > 第521章 王融游仙诗五首其一(第1页)

第521章 王融游仙诗五首其一(第1页)

游仙诗五·其一

王融

桃李不奢年,桑榆多暮节。

常恐秋蓬根,连翩因风雪。

习道遍槐岻,追仙度瑶碣。

绿帙启真词,丹经流妙说。

长河且已萦,曾山方可砺。

……

赏析:

《游仙诗五·其一》是一借游仙主题表达对生命思考与追求的诗作。诗人在感慨生命短暂、命运无常中,展现出对道家修仙问道的执着,蕴含深刻思想与独特艺术魅力。一、主题思想:生命忧思与仙道追求

生命短暂与无常之叹:开篇“桃李不奢年,桑榆多暮节。常恐秋蓬根,连翩因风雪”,诗人借桃李花期短暂、桑榆象征暮年,直抒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秋蓬自比,担心像秋蓬在风雪中漂泊,突出对生命无常的恐惧。这种对生命有限性的认知,奠定全诗基调,反映古人对生命脆弱与短暂的无奈。

求道修仙的坚定执着:“习道遍槐岻,追仙度瑶碣。绿帙启真词,丹经流妙说”,诗人为求道修仙,踏遍山林,翻阅道家经典。“遍”“度”体现求道决心与坚持,对经典中真词妙说的探寻,表明对道家修仙理念的笃信,希望借修仙越生命局限,追求永恒。

历经磨炼的成长认知:“长河且已萦,曾山方可砺”,诗人将人生比作长河萦回、曾山可砺,认识到生命虽充满曲折磨难,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坚韧,是求道修仙必经之路,深化对生命与修仙关系的思考。

二、艺术特色:意象营造与象征表意

自然意象,烘托心境:诗中运用桃李、桑榆、秋蓬、风雪、长河、曾山等自然意象。桃李、桑榆描绘生命不同阶段,引时光易逝之感;秋蓬、风雪渲染漂泊无常的氛围,烘托内心恐惧;长河、曾山象征人生磨难,使情感具形象载体,增强感染力。

修仙意象,传递追求:槐岻、瑶碣、绿帙、丹经等修仙意象,代表求道修仙的环境与媒介。槐岻、瑶碣暗示神秘修行之路,绿帙、丹经承载道家智慧,传递对仙道的向往与追求,增添神秘氛围与文化底蕴。

三、结构层次:层层递进,逻辑连贯

起笔感慨,奠定基调:前四句以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慨起笔,引读者共鸣,为下文求道修仙铺垫,使读者理解追求仙道的缘由。

中间叙述,表明决心:“习道遍槐岻”至“丹经流妙说”,叙述求道修仙过程,展示坚定决心与对道的探索,与前文生命之忧形成因果关联。

结尾升华,深化主题:“长河且已萦,曾山方可砺”总结,将生命磨难与求道联系,升华主题,使诗歌从单纯感慨与追求,上升到对生命与修仙关系的哲理思考,富有深度。

……

解析:

桃李不奢年,桑榆多暮节

-字词与意象:“桃李”通常是青春美好、生机活力的象征,在诗中代表人生的青春阶段。“奢年”指长久的岁月,“不奢年”表明桃李花期短暂,暗喻青春时光转瞬即逝。“桑榆”,古人常以其指代日落之处,后引申为晚年。“暮节”强调人生步入晚年时期。

-深层含义:诗人以桃李花期的短暂和桑榆所代表的暮年,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地表达出对时光迅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人生从青春年少到垂垂暮年的快转变,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喟叹。

常恐秋蓬根,连翩因风雪

-字词与意象:“秋蓬”即秋天的蓬草,蓬草在秋季枯萎,其根易断,常随风飘飞,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漂泊无定的人生境遇。“连翩”形容秋蓬在风中连续不断飘动的样子。“风雪”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恶劣与不确定性。

-深层含义:诗人用“常恐”二字,直接表明内心深处长久以来的担忧,将自己比作秋蓬根,生动地展现出对人生如同秋蓬般在恶劣环境中漂泊不定、难以自主的恐惧,突出了对生命无常的忧虑。

习道遍槐岻,追仙度瑶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