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一万多首诗 > 第90章 陶渊明饮酒其三(第1页)

第90章 陶渊明饮酒其三(第1页)

饮酒?其三

陶渊明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

赏析:

《饮酒·其三》是陶渊明对当时社会风气及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之作。诗人以敏锐目光洞察世态,借饮酒话题,层层剖析世人行为,传达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见解。

一、开篇叹世风:道德沦丧与私欲横行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起笔便以深沉感慨,点明社会道德规范与正道已丧失近千年之久。“道丧”如重锤,敲响对社会现状的警钟,反映出正直、高尚价值观的缺失。“人人惜其情”描绘人们只关注自身私情私欲,不顾公义与道德准则。此句勾勒出一幅世风日下的社会群像,为全诗奠定对不良世风批判的基调,让读者直观感受当时社会精神层面的衰败。

时代映射与诗人忧虑:陶渊明所处时代,政治动荡,战乱频繁,传统道德体系受冲击。人们为求自保或追逐利益,摒弃道德。诗人对这种现象痛心疾,忧虑社会失去正确价值导向,陷入混乱与堕落,其感慨饱含对往昔正道社会的怀念及对当下的无奈。

二、讽喻追名风:虚名误人,错失生活真味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此句刻画世人行为,酒在古代文化象征放松、脱与享受当下。但诗中之人面对美酒,却无动于衷,一心追求世间虚名。通过“不肯饮”与“但顾”鲜明对比,突出世人对虚名的盲目痴迷,讽刺其为虚名放弃生活中简单纯粹乐趣,揭示追名逐利风气使人迷失本性,忘却生活真谛。

名利枷锁与心灵桎梏:在当时社会,名声常与仕途、财富挂钩,人们为名利不择手段。诗人借此句批判这种扭曲价值观,表明虚名如枷锁,束缚心灵自由,让人陷入无尽焦虑与争斗,错过人生美好,如美酒带来的惬意与自在。

三、省思人生短:白驹过隙,当惜须臾时光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诗人从批判世风转向对人生本身思考。他指出珍视自身因人生仅有一次,极为宝贵。接着以“一生复能几”出感慨,强调人生短暂,“倏如流电惊”将人生比作转瞬即逝的闪电,生动形象,让人强烈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引对生命有限性的共鸣与思考。

生命短暂与价值追寻:面对人生短暂,诗人暗示不应将宝贵时光浪费在无意义虚名上。此思考为下文对世人行为质问铺垫,促使读者反思在有限生命中应追求何种价值,是虚名浮利,还是更有意义之事,如享受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等。

四、结语质问:碌碌奔逐,到头终是虚空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鼎鼎”描绘人生忙碌状态,在短暂百年人生里,人们为虚名忙碌不停。诗人以反问结尾,强烈质问如此追逐最终能成就什么。反问语气增强批判力度,让读者深思追逐虚名行为的荒谬与无意义,强调应摆脱虚名束缚,寻找生命真正价值。

振聋聩与自我坚守:此句不仅批判世人,也表明诗人自身态度。在人人追名逐利时代,陶渊明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他以诗歌警醒世人,呼吁回归真实有意义生活,体现其脱世俗的高尚境界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五、艺术特色

质朴语言,深刻立意:语言质朴无华,如“道丧”“惜其情”“一生复能几”等表述简洁直白。但在质朴文字中,蕴含对社会、人生深刻思考。这种质朴与深刻结合,使诗歌通俗易懂又具思想深度,引不同层次读者共鸣。

对比鲜明,情感强烈:通过“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等对比,强化对追名逐利批判。将人生短暂与世人忙碌追名对比,突出诗人对生命浪费的痛心。鲜明对比使情感表达更强烈,增强诗歌感染力与批判性。

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从感慨世风,到批判追名,再到思考人生短暂,最后质问追逐结果,诗歌逻辑层层递进。每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使诗人观点逐步深入展开,引导读者跟随思考,最终领悟生命应追求真实价值主旨。

……

解析: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解析:“道丧”指的是道德、正义、正确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沦丧。“向千载”表明这种道德沦丧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将近千年之久,强调时间跨度之长。“人人惜其情”描绘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只顾惜自己的私情、私欲,而不顾及公共的道德规范和他人利益。此句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背离了正道,只关注个人的得失与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和痛心。它为整诗奠定了基调,引出后文对世人种种行为的批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