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一万首 > 第72章 诸葛亮诫子书(第1页)

第72章 诸葛亮诫子书(第1页)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赏析: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临终之际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寥寥数语,却如黄钟大吕,蕴含着修身、立志、治学、惜时的深刻智慧,不仅是对诸葛瞻的殷切期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与个人修养的璀璨明珠。

一、立意与主题

修身为本,德行为基:文章开篇便立意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将修身与养德置于位,点明君子应通过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节俭来塑造高尚品格。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世俗的喧嚣与欲望所迷惑,通过克制物质欲望,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境,为个人成长与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石。这一主题贯穿全文,强调道德修养是成为君子的根本,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应坚守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志向引领,学以成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进一步阐述了志向与心境的关系,突出了志向在人生道路上的引领作用。只有看淡名利,内心澄澈,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而内心宁静,不为外物所扰,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行。同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明确指出学习是增长才干的必由之路,而志向则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树立明确的志向,并通过专注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部分立意强调了志向与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要素。

自律惜时,成就人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告诫人们,放纵懈怠、轻薄浮躁会消磨人的意志,损害人的品性。唯有自律自强,克服这些不良习性,才能振奋精神,修养性情。最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将复何及”感慨时光易逝,提醒人们珍惜光阴,在有限的人生中积极进取。若不珍惜时光,虚度年华,最终将一事无成,追悔莫及。这部分立意旨在强调自律与惜时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是实现修身、立志、成才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结构与脉络

总起提纲,点明主旨:文章开篇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地指出君子的行为准则在于通过“静”与“俭”来修身养德,为下文的论述奠定了基调,明确了文章的核心主题,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文章的主旨有清晰的把握。

层层递进,深入论述:在提出主旨后,文章围绕“静”与“志”“学”的关系展开深入论述。先阐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心境对志向和目标的影响;接着论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进一步说明学习与志向、才能之间的紧密联系。随后,从反面论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通过对比,突出自律的重要性。最后,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将复何及”强调珍惜时光的紧迫性,层层递进,逻辑严谨,逐步深入地阐述了修身、立志、学习、自律、惜时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总结升华,强调后果:文章结尾以时光流逝、一事无成的后果作结,进一步强调了前文所阐述的修身、立志、学习、自律、惜时的重要性,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这种结尾方式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警示,更让读者深刻认识到遵循这些原则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从而引读者的深思与共鸣。

三、语言与修辞

简洁凝练,字字珠玑:《诫子书》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全文仅八十六字,却涵盖了修身、立志、学习、惜时等诸多人生重要议题,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最丰富的思想,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语句,言简意赅,却成为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展现了诸葛亮高的语言驾驭能力。

正反对比,强化论证:文中运用了正反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如“静以修身”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通过“静”与“淫慢”“险躁”的对比,突出了宁静与自律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放纵懈怠、轻薄浮躁的后果相对比,更加鲜明地强调了淡泊宁静、立志高远的意义。这种正反对比的手法,使读者在鲜明的对照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偶工整,韵律和谐:文章多处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对偶句的运用不仅使文章在形式上更加优美,也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表达的思想更加凝练、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历史与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诫子书》作为诸葛亮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三国时期士大夫阶层对修身、治学、处世的思考与追求,是研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献。它传承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修身思想,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对后世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士大夫家族将其奉为教育子弟的经典,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诫子书》所蕴含的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容易迷失方向。《诫子书》中所倡导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境,有助于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内心的原则和底线;强调的学习与立志的重要性,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而自律与惜时的告诫,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克服懒惰和浮躁,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智慧指南,帮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成长。

……

解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析:“夫”为句语词,引出下文对君子行为的论述。“君子”在古代指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此句表明君子的行为准则,“静以修身”强调通过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静”不仅指外在环境的安静,更侧重于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干扰,能专注于自我的提升与反思。“俭以养德”则指出要依靠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品德。“俭”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节约,更是对欲望的一种克制,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从而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品德的高尚。这一句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强调修身养德是君子的要任务,且点明了实现的途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