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解析:女子想到当面临离别时,用耳后的玳瑁钗作为礼物送给男子,希望这枚珍贵的钗能在分别的日子里给予对方些许安慰,体现出女子对男子的体贴与关怀,以及对离别后两人感情的牵挂。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字词解析:
-“答欢忻”:回应欢喜之情,“欢忻”即欢喜、快乐,这里指男子带给女子的快乐感受。
-“纨素”:白色细绢,质地轻柔,常用于制作衣物。
-“三条裙”:三条裙子,在古代,裙子是女子常见的服饰,这里用三条纨素制成的裙子表达女子对男子的感激与欢喜。
-内容解析:女子思考用什么来回应男子带给她的欢喜,决定用三条用白绢制成的裙子。这既体现出女子对男子的爱意通过物质赠予来表达,又从侧面反映出女子因与男子相处而产生的喜悦之情,裙子的赠予是她对这份快乐感情的回应。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字词解析:
-“结愁悲”:寄托愁绪悲伤,当面临一些不如意或可能导致悲伤的情况时,用某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愁绪。
-“白绢”:白色的绢布,白色在古代文化中常与悲伤、哀悼等情感相关联。
-“双中衣”:两件贴身穿的衣服,中衣是古代的一种内衣。
-内容解析:女子想到如果遇到令人愁悲的事情,就用两件白色绢制的内衣来寄托愁绪。白色的中衣贴近身体,象征着愁绪与自身紧密相连,这一细节展现出女子对感情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的思考,以及用特定物品承载情感的细腻心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字词解析:
-“期”:约会,约定见面。
-“何所”:什么地方。
-“东山隅”:东山的角落,“隅”指角落。
-内容解析:女子回忆与男子约定见面的地点,第一次相约在东山的角落。此句开启了诗歌中关于约会等待情节的叙述,为下文女子等待男子不至的失落情绪做铺垫。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字词解析:
-“日旰”:天色已晚,“旰”指天色晚。
-“谷风”:山谷中吹来的风,谷风在古代诗词中常带有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襦”:短衣,这里指女子所穿的衣服。
-内容解析:到了天色已晚的时候,男子却没有前来赴约,山谷中的风轻轻吹着女子的短衣。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描写,烘托出女子等待时的孤独与失落,“谷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寒意。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字词解析:
-“远望”:向远处眺望,体现女子盼望男子出现的急切心情。
-“涕泣”:哭泣,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女子伤心的样子。
-“踟蹰”:徘徊不定,心中犹豫,不知该往何处去,描绘出女子因等待无果而焦急、迷茫的状态。
-内容解析:女子向远处眺望,却看不到男子的身影,伤心地哭泣起来,起身徘徊不定。这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因等待落空而产生的焦急、失望与悲伤的情绪,展现出她对男子的深深期待以及这份期待落空后的痛苦。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字词解析:
-“山南阳”:山的南面,山的南面通常阳光充足,在古代文化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是一个较为开阔、常见的约会地点。
-内容解析:女子又回忆起与男子的另一次约会,地点在山的南面。再次强调约会地点,进一步展现出女子对每次约会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她多次遭受等待之苦,为下文继续渲染等待的煎熬做铺垫。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字词解析:
-“日中”:中午,一天中太阳在天空正中的时刻,通常是人们活动较为频繁的时间,也是约定见面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飘风”:旋风、暴风,这里指风势较大,增添了一种不稳定和不安的氛围。
-“裳”:下衣,与前文“襦”相对,这里泛指女子的衣服。
-内容解析:到了中午,男子依旧没有出现,旋风般的风吹动着女子的衣裳。“日中”点明时间,强调等待时间之久,“飘风”不仅从环境上营造出一种不安的氛围,也暗示了女子内心因等待而产生的波澜和不安情绪。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字词解析:
-“逍遥”:这里形容女子独自徘徊的样子,有一种孤独、无所事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