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一万首 > 第13章 班固咏史(第2页)

第13章 班固咏史(第2页)

解析:“上书”是指缇萦为救父亲,向皇帝呈递书信表达自己的诉求。“诣阙下”,“诣”是前往,“阙下”指皇宫门前,古代臣民上书奏事之地,说明缇萦前往皇宫门前上书。“思古歌《鸡鸣》”运用了典故,《诗经·齐风·鸡鸣》有劝诫君主早起上朝、勤于政务之意。这里缇萦借这个典故,希望汉文帝能像诗中所劝诫的君主一样,倾听她的心声,明察秋毫,展现出缇萦不仅有孝心,还富有智慧,懂得巧妙地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期望。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解析:“忧心摧折裂”生动地描绘了缇萦上书时内心的极度痛苦。“忧心”体现她对父亲命运的担忧,“摧折裂”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这种担忧如同心被撕裂一般,突出了她内心的煎熬。“晨风扬激声”,“晨风”指清晨的疾风,“扬激声”形容疾风出激越的声响。此句以景衬情,借清晨疾风的激越之声,烘托出缇萦内心的悲愤与救父的急切心情,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她在皇宫门前上书时内心的波澜。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解析:“圣汉”表达了班固对汉朝的尊崇,将汉朝视为神圣的朝代。“孝文帝”是汉文帝刘恒,“孝”既是他的谥号,也体现了他注重孝道的特点。“恻然”形容汉文帝心生怜悯的样子,“感至情”表明汉文帝被缇萦的至孝之情深深打动。这一句讲述了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所触动,为下文汉文帝的举措做铺垫,同时也反映出汉文帝作为君主的仁爱之心。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解析:“百男”指代众多男子,“愦愦”形容糊涂、昏聩的样子。此句意思是众多男子在面对父亲的困境时,表现得昏聩无能,在关键时刻不能有所作为。而“不如一缇萦”则将众多男子与缇萦进行对比,突出了缇萦的勇敢、智慧和担当,她以一己之力,凭借孝心和勇气救了父亲,讽刺了那些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的男子,进一步强调了缇萦的非凡,深化了诗歌对孝道和个人担当的赞美。

……

句译: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译:三代圣王的仁德越来越衰微,后世君主开始使用残酷的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译: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被押解到长安受审。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译:淳于意悔恨自己没有儿子,在困厄急迫之时,孤独无依。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译:他的小女儿缇萦为父亲的话感到痛心,深知人死不能复生(受了肉刑也无法挽回)。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译:缇萦前往皇宫门前上书,怀着古人的思绪,希望能像《鸡鸣》诗中劝诫君主那样,引起皇帝关注。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译:缇萦忧心忡忡,内心痛苦如撕裂一般,就像清晨的疾风扬起激越的声响。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译:圣明的汉朝天子孝文帝,被缇萦的至孝之情深深打动,心生怜悯。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译:众多男子是多么糊涂无用啊,还比不上一个缇萦。

……

全译:

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三代圣王的仁德,随着时间推移越衰微,后世君主开始施用肉刑。

太仓令淳于意不慎获罪,于是被押解送往长安城。

淳于意满心悔恨自己没有儿子,在这困厄危急时刻,孤立无援,倍感孤独。

他的小女儿缇萦,听闻父亲的悲叹后心痛不已,深知人死不能复生,受刑后便再难恢复如初。

缇萦毅然前往皇宫门前,向皇帝上书陈情,她心怀古人的智慧,期望能如《诗经·鸡鸣》劝诫君主那般,引起皇帝的关注。

缇萦忧心似被撕裂,内心痛苦万分,犹如清晨的疾风,扬起阵阵激越的声响。

圣明的汉朝天子孝文帝,听闻缇萦的事迹后,被她的至孝之情深深触动,不禁心生怜悯。

众多男子在这种情况下,竟是如此昏聩无能,实在比不上缇萦一个女子。

喜欢诗词一万请大家收藏:dududu诗词一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