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一万首 > 第12章 梁鸿五噫之歌(第1页)

第12章 梁鸿五噫之歌(第1页)

五噫之歌

梁鸿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

赏析:

《五噫之歌》是梁鸿的代表作,以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抒了诗人深切的感慨。

主题思想

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诗歌通过描写诗人登上北邙山眺望帝京洛阳的所见所感,将宫殿的巍峨壮丽与百姓的劳苦进行鲜明对比。“宫阙崔嵬兮”描绘出统治者居住宫殿的高大雄伟,而这背后是“民之劬劳兮”,百姓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种对比揭示了东汉时期统治阶层的奢靡无度,以及由此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民之劬劳兮”和“辽辽未央兮”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劳苦命运的同情。诗人意识到百姓不仅承受着当下的繁重劳役,而且这种痛苦似乎看不到尽头,体现出他对百姓深深的怜悯之情,以及对这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无奈与悲愤。

艺术特色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辞藻。短短五句,用词直白,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所见所感,如“陟”“顾瞻”“崔嵬”“劬劳”“辽辽”等词,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场景和表达了情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能够迅理解诗人的意图。

独特的反复咏叹手法:每句诗后都以“噫”字结尾,这种反复咏叹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噫”字如同声声叹息,不仅传达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如惊叹、感慨、同情、无奈等,还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强烈,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痛心和对百姓命运的忧虑。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诗人从登上北邙山眺望帝京这一具体场景入手,通过对宫殿和百姓生活的描写,以点带面,反映出整个东汉社会的矛盾与问题。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情感表达

情感的层层递进:开篇“陟彼北芒兮,噫!”的“噫”叹,更多是一种面对即将展开景象的复杂情绪铺垫。随着对帝京和宫殿的描写,“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中的“噫”叹逐渐融入对繁华背后的隐忧与批判。到“民之劬劳兮,噫!”时,情感转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而最后“辽辽未央兮,噫!”则将无奈、悲愤之情推向高潮,情感层层递进,逐步加深,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真挚深沉的情感流露:整诗情感真挚,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反复的叹息自然地流露出来,这种真挚的情感能够引读者强烈的共鸣,使读者深刻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苦难。

……

解析:

陟彼北芒兮,噫!

解析:“陟”有攀登、登上之意,点明诗人的动作,“彼”指代远处,“北芒”即北邙山,在洛阳城北,是当时登高俯瞰洛阳城的绝佳位置。诗人登上北邙山,一声“噫”字脱口而出。这声“噫”,仿佛是诗人在登高望远前的一声喟然长叹,其中夹杂着对即将看到景象的期待、忧虑,或是对自身所处境遇及世事的复杂情绪,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慨的基调。

顾瞻帝京兮,噫!

解析:“顾瞻”表示回头远望,诗人登上北邙山后,转身望向帝京洛阳。洛阳作为东汉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王朝的辉煌与威严。此时出的“噫”叹,饱含着对帝京繁华的复杂感慨。一方面,帝京的繁荣象征着国家的昌盛;另一方面,诗人或许已预见到繁华背后隐藏的种种社会问题,这声叹息中既有对眼前景象的惊叹,又有隐隐的忧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