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零零电子书>一万首 > 第2章 刘邦鸿鹄歌(第1页)

第2章 刘邦鸿鹄歌(第1页)

鸿鹄歌

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

全文赏析:

《鸿鹄歌》为汉高祖刘邦所作。当时,刘邦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却因大臣反对及“商山四皓”辅佐刘盈等原因未能如愿,遂作此歌。

、托物言志,寓意深刻

以鸿鹄自喻:诗开篇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描绘鸿鹄振翅高飞,一飞便是千里之遥的情景,刘邦借此自比,展现自己如鸿鹄般曾有高远志向与非凡成就,能在秦末乱世中崛起,建立大汉王朝,如同鸿鹄一飞冲天,称霸天下。

喻太子势力渐成:“羽翮已就,横绝四海”,着重强调鸿鹄羽翼丰满,能够毫无阻碍地飞越四海。这里刘邦实际是指太子刘盈已逐渐成长,在朝中得到众多大臣支持,且“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其势力已壮大,如同羽翼丰满的鸿鹄,具备了掌控天下的能力。此句深刻反映出刘邦对局势变化的无奈与感慨,虽贵为帝王,面对太子势力的形成,也只能承认既成事实。

、情感复杂,尽显无奈

叹无力改变:“横绝四海,当可奈何?”以反问句式强化了刘邦内心的无奈之情。他深知太子羽翼已成,想要废立太子已难以实现,即便贵为天子,也对这一局面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出这样的喟叹。

感慨命运无常:“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进一步强调即便手中有可以用来射鸟的短箭和系箭的丝绳,面对高飞于四海之上的鸿鹄,也无处施展。这表明刘邦虽身为帝王,握有权力,但在既定的政治形势面前,权力也难以随心所欲地行使,透露出一种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从当初欲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坚定,到如今面对太子势力强大而无法改变的无奈,刘邦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不甘、无奈,也有对局势的清醒认知。

、语言简洁,韵律和谐

简洁有力:全诗共六句,每句四字,语言简洁明快,用最精炼的文字传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情感。没有过多的修饰与铺陈,却将刘邦的心境与复杂局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一种质朴而刚健的风格。

韵律和谐:诗歌采用了较为整齐的句式,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押韵自然,韵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和表现力,使读者在诵读过程中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刘邦内心的情感起伏。

……

解析: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表面意象:描绘了鸿鹄振翅高飞,一飞便是千里之遥的画面,展现出鸿鹄强大的飞行能力与高远的志向。

深层寓意:鸿鹄象征着太子刘盈。刘邦以鸿鹄高飞比喻刘盈在各方势力支持下,地位逐渐稳固,势力开始崛起,有了远大的展前景。“一举千里”暗示刘盈在政治舞台上已迈出坚实步伐,具备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表面意象:说明鸿鹄的羽毛和翅膀已经生长丰满,能够毫无阻碍地穿越四海。“羽翮已就”强调鸿鹄自身条件成熟,具备远行的能力;“横绝四海”突出其飞行范围之广,不受地域限制。

深层寓意:借指太子刘盈羽翼渐丰,在朝中获得众多大臣拥护,如张良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使得刘盈的势力得到极大巩固。“横绝四海”表明刘盈的势力已遍布天下,势力范围广泛,难以被轻易撼动。这两句诗体现出刘邦对太子势力展的认可与无奈。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表面意思:面对能够穿越四海的鸿鹄,又还有什么办法呢?出无奈的感慨,表达对鸿鹄强大飞行能力的无力感。

深层含义:映射出刘邦在面对太子刘盈日益壮大的势力时,内心充满无奈。他意识到想要废除太子的想法,在现实面前已难以实现,虽贵为皇帝,却对当前局势无计可施,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表面意象:“矰缴”是古代射鸟用的系着丝绳的短箭。此句意思是,即便有用来射鸟的矰缴,又怎么能施展呢?表示面对高飞的鸿鹄,弓箭已无用武之地。

深层寓意:刘邦将自己试图废除太子的行为比作“矰缴”,而太子刘盈的强大势力如同高飞的鸿鹄,让他的计划难以实施。这表明尽管刘邦身为皇帝,手中握有权力,但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下,想改变太子的地位已几乎不可能,再次强调了他的无奈与无力。

……

句译: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译:鸿鹄奋力高高飞起,一飞就能达到千里之遥。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译:它的羽毛和翅膀已经长全,能够自由自在地横渡天下。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译:既然它已能在天下纵横无阻,又还有什么办法呢?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译:即便有用来射鸟的矰缴,又怎么能派上用场呢?

……

全译:

天鹅奋力高飞,一飞便是千里之遥。

它的羽翼已经丰满,能够毫无阻碍地飞越四海。

既然已能跨越四海,又还有什么办法(能改变它的飞行轨迹)呢?

即便有用来射鸟的短箭和系箭的丝绳,又能在哪里施展呢?

喜欢诗词一万请大家收藏:dududu诗词一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