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义而行才能称为勇,
能够明辨事非才算完成教化,
慈和能惠,推敌能让。
待人慈爱和睦才能做到惠,
谦待同僚才能称为让。
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耸,成也;言无远,慎也。
况且他站不歪身,是正;
目不斜视,是端;
听不侧耳,是成;
言不高声,是慎。
夫正,德之道也;
端,德之信也;
成,德之终也;
慎,德之守也。
那所谓的正,是德行的道路;
端,是德行的凭据;
成,是德行的归宿;
慎,是德行的守护。
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
守护牢固而归宿不偏,
根本端正而行事有据,
是彰明律令美德的表现。
慎成端正,德之相也。
慎、成、端、正,是美好德行的辅助。
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
只有立下大功,才能受封土传祭祀,后来又失去,必定是过度享乐之心取代了建功立业。
“人有言曰:‘无过乱人之门。”又曰:‘佐馕者尝焉,佐斗者伤焉。’又曰:‘祸不好,不能为祸。’
“俗话说:‘不要经过昏乱者的家门。’又说:‘帮厨者得食,助斗者受伤。’还说:‘不生贪心不惹祸。’
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
’看见祸乱而不知戒惧,所受伤害必定多,掩饰终究会暴露。
夫事大不从象,小不从文,上非天刑,下非地德,方非时动而作之者,必不节矣。作又不节,害之道也。”
任何事情,若大的方面不遵从天象,小的方面不遵从典籍,上不合天道,下不合地利,不顺应四季的时序行事,必然没有法度。既要办事而又没有法度,这是致害之道啊。
‘动莫若敬,
“举动以恭敬为最,
居莫若俭,
治家以俭朴为最,
德莫若让,
品德以谦让为最,
事莫若咨。’
处事以多问为最。’
夫宫室不崇,器无彤镂,俭也;
他的房屋不高大,器物不华丽,是俭朴;
身耸除洁,外内齐给,敬也;
行为谨慎小心,内外整洁齐备,是恭敬;
如是,而加之以无私,
像这样,再加上不拉私人交情,
重之以不淆,
不附和众人送出城郊,
能避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