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轩静静的笑说:“怎么我记得大壮分配的单位是工商?”
孙大壮摸摸脑袋,“嘿嘿”笑两声,摇头说,“我们那个地方小,市委就那么些人,岗位虽说是固定的,工作可不一定。”
这个时候,正经的大学生还是稀缺,尤其是在一些小的城市,就会有一个人分揽很多不同工作的情况。
舒小秋点头,好奇的问:“怎么你们市也有地方要改建?”
城市的大规模改建,还在接近世纪末的时候,这个时候能改建的,也只有京城、沪市之类的大城市,也还不能随心所欲。
孙大壮摇头说:“是我们那里一个县,深。入山里,中间没有路,不管到哪,全凭腿走,原因就是中间有一条山沟,没有办法绕行,市里想要架一座桥,又实在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在山里架桥,谈何容易?
侯玉达摇头说:“我和刘文明虽然都是土木工程专业,可是造桥有专门的桥梁专业,我给出的意见只能参考,可不能完全拿来用。”
孙大壮点头,无奈说:“之前几个月,我们联系过好几所高校,可惜这方面的人才太少了,也没有人愿意到我们那山沟沟里去。”
“或者可以借用。”舒小秋说。
孙大壮点头,却又跟着叹一口气。
即使是借用,以现在的技术,造成一座桥恐怕也要好几年,没有多少人愿意一头扎在山沟沟里好几年。
侯玉达说:“其实专业方面的人才可以慢慢找,前期的筹备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你们到了哪一步?”
孙大壮苦笑:“只是还在立项,筹备资金。”
舒小秋:“……”
这恐怕不是几年的事。
孙大壮心里也明白,叹一口气,又说:“其实这个项目,是市里的十年规划,只是我心急一些,桥早一点建成,早一点通车,那个县的生活就会好一点。”
虽然舒小秋没有去过孙大壮所说的山区,可是在山区长大,她也明白山区有多穷,多需要一条路,微微点头说:“其实现在人才可以慢慢找,重要的还是资金,不然,人才到位,没有资金,你让他怎么做?”
孙大壮默默点头,却没有说话。
侯玉达倒是明白,摇头说:“资金不足,没有办法修路,没有路,就没有办法致富,没能致富,资金也会短缺。”
这是个死循环。
舒小秋看看侯玉达问:“这些年,你和原来大学的教授有没有联系?”
侯玉达点头,却又苦笑说:“当年的教授,在我们毕业后不久就被打倒,扣了帽子,下放到山区,现在还没有回来呢。”
“在哪里?”舒小秋问。
被她一问,侯玉达倒想起来,看看孙大壮说:“就在东北。”说到这里,脑子突然异常灵光,忙说,“对,大壮可以想办法联系他,我们教授当初也兼教桥梁专业,或者他有人才可以推荐。”
“真的?”孙大壮又惊又喜,忙在身上东翻西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