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秋点头说:“这里在建房子,一直在用零工,如果各位肯干,总有活儿做的。”
赵大超立刻点头,激动的说:“这可太好了,再没有工作,孩子们怕是连饭都吃不起了。”
舒小秋微微点头,又说:“只是赵小九年纪还小,不上学怕也帮不上家里什么忙,不如回学校来,去块根粉厂帮忙,可以抵食宿费和学费。”
“真的?”赵大超又惊又喜,急忙点头说,“那孩子哭了好几天,我们也是没办法,她能继续上学,当然是最好的。”
在经济很紧张的时候,他还能送女儿上学,本就是一个疼孩子的父亲,很容易说通。
另几个人听到有些不安,一个人问:“舒老师,我们没有孩子在这里上学,能……能来干活儿不?”
舒小秋笑起来,点头说:“块根粉厂确实只用在校的学生,可是我这里盖房子是只要勤快肯干就行,不是一回事。”
那就好!
大家这才松一口气,纷纷报名。
正说着话,有人从工地过来,敲敲门喊:“舒老师。”
舒小秋看到他,笑说:“鲁常林,你来的正好,这几位是新过来找活儿的,你带去找大海,让他安排,哪天开始上工,就哪天开始登记。”
鲁常林三十多岁,是这里的原居民,住在河对岸的,任迪飞在的时候,建堤筑坝都很出力,渐渐和大家熟悉。
任迪飞走了之后,他渐渐取代任迪飞的位置,得到吴大海信任,很多事倒是他经常过来向舒小秋汇报。
鲁常林笑说:“大海就是让我来看看,免得舒老师自己再跑一趟。”向几个人说,“几位方便,现在就跟我去看看,了解一下环境。”
几个人连忙答应,看着舒小秋却欲言又止。
舒小秋自然知道他们想知道什么,摆手说:“工钱的事,和别的人一样,一会儿他们会和你们说。”
听她主动说到工钱,几个人才放心,忙跟着鲁常林走了。
舒小秋这里的工地,不止她用的长期工工资高过别处的工人,就是零工的工钱,也远比别处的要高,几个人听完,本来就已经满意,又听说还管一顿饭,更是再没有一丝犹豫,当即和吴大海签了协议,第二天就过来上工。
虽然说好,工钱都是下月初结,这几个人中途过来没拿到钱,可是几顿饭吃完,对这里已经更加满意,很快汉水坊不少壮劳力过来打听,加入了修筑房子的队伍。
近水楼台,得到易鸣枫的授意,侯玉达和刘文明先给来做工的人做了一个调查。
家里几口人?
原来住什么样的房子?
出得起多少房钱?
只是一起干活儿的时候闲聊,大家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看着这里两岸平展展的房子,说不出的羡慕。
“虽然是同一条汉水河,可是我们那里啊,又脏又乱,河水都臭了。”张三说。
“我们那房子,说是房子,其实只有一层砖,屋顶都是木板搭起来的,要不然也没那么容易起火。”李四也跟着叹气。
“我们哪付得起房钱?就那一个月两块钱的棚子,我们都要住不起了。”王二麻子也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