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海研究院呆了几天的时间,将华星聚变堆的相关工作分配下去后,徐川就回到了南大。<p>
中春的季节,阳光明媚,各种鲜花盛放着,将往日翠绿的校园度上了一层五彩斑斓。<p>
“教授,您让我关注的小型化可控核聚变的报道,今天《核工业时报》和《华新报》都已经报道出来了。”<p>
办公室中,汤然手中拿着两份报纸,放到了办公桌上,轻声的说道。<p>
听到这话,徐川微愣了一下,随即迅速反应过来汤然说的是什么。<p>
主要是这事时间拖的太长了,他都差点给忘记了。<p>
“嗯,谢了,我先看看。”<p>
徐川笑着道了声谢,从桌上拾起了报纸。<p>
版面上,小型化可控核聚变的报道占据的弧度并不是很大,就像是一个正常的核工业媒体采访和新闻一样。<p>
翻看一下,内容也并不是很多,主要有梁曲的一些常规采访新闻,以及星海研究院的后续研究工作等一些不涉密的东西。<p>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个小细节是,小型化的托卡马克装置,也就是那个五米左右的聚变堆图片,被放出来了。<p>
正常情况下,在没有得到允许的前提下,这种涉及核心技术的照片是不可能通过审核的,哪怕仅仅是一个外观。<p>
但现在被放出来了,无疑是在增加可信度。<p>
翻了翻报纸,徐川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p>
现在该轮到他了。<p>
放下手中的报纸,徐川点开了arxiv,将早已准备好的稿件提交了上去。<p>
与此同时,他又点开了邮箱,找到了PRX(物理评论X版)编辑的邮箱,将相关的论文和稿件,附在了邮件中发送了出去。<p>
不得不说,在邮件发送出去的时候,他心里有种偷偷摸摸干坏事的‘爽’感。<p>
虽然他编写的论文并没有什么问题,所有的方案和路线都是基于星海研究院已经做出来的成果写的,完全没有一点虚假。<p>
但这篇论文,老实说误导性还是挺强的。<p>
至于有哪些国家会中招他不是很清楚,但毋庸置疑,米国肯定会是第一个。<p>
无他,因为米国本身就有着紧凑型小型核聚变的研究装置-‘阿尔卡特C-Mod紧凑型聚变堆’!<p>
相信他很快就会看到这个紧凑型聚变堆重启的新闻了。<p>
。。。。。。。<p>
PS:二更。<p>
喜欢大国院士()大国院士。<p><div>
<p><div>
<p><div>
<p><div>
<p><div>
<p><div>
<p><div>
<p><div>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