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郎一听,瞬间笑不出来,墨和纸可贵重了,万万不能受了潮。
可惜他已经卖掉书箱,只得求着大郎,再帮他装几天书。
亲兄弟明算账,大郎一本正经的算了个账,说:“一天租金两文。”
二郎哀怨的瞪他一眼,咬牙切齿,“行!”
秦瑶挥挥手把他们赶出堂屋做晚饭去,屋内清静下来,拢起桌上的铜板点了点,有一百五十文。
十五个订单,一单先收了十文钱做订金。
订单上还没写神力书箱的总价是多少,但二郎第一个书箱卖了五钱银子,想来定价五钱,或者稍贵些,这些有钱的少爷们也能接受。
刘木匠对木料和时间成本更清楚,秦瑶打算明天一早送孩子们上学回来,就去找他把价格定下来。
还有,这一次的神力书箱,或许她们可以主动向外推销一下。
这可比水磨好卖,出手就完事,没有售后,不需要安装,运输成本非常低。
虽然一只书箱也就赚个二三钱银子,但市场更加广阔,利润比例更高。
就是不知道南下的白善回来了没有,要是能再合作一次,那刘家村的支柱性产业就有了。
最重要的是,做书箱没有采石的风险,伐木比采石可安全多了,她也可以不用每次都亲自带队去开石块。
这样还能省下点时间把菜地和田里的活弄一下。
现在到了二月,天气一天天暖起来,田里的冬麦又到了能收获的时候,村里家家家户户都在田里忙活,村里都是妇女们织布忙碌的身影,农人一年到头能闲下来的时间是真的非常少。
如果她和刘木匠的小作坊不能接到源源不断的订单,村里人不会在农忙时节进厂上工。
就算工钱比种地给得更高,粮食还是第一位。
因为小农经济体系下,人们自给自足,市场上并没有多余的粮食出售,能够养活这么多脱产的人。
种粮食的人少了,粮价也会随之上涨,到时候手里的工钱根本不足以购买充饥的食物。
村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方式,虽辛苦但踏实。
就是苦了秦瑶,她很努力在适应,仍然无法融入。
真种田谁喜欢啊?
她喜欢的是有网有电,有卫浴马桶智能家电,环境舒适整洁的乡村田园民宿生活。
前几个条件这辈子无法实现,起码也要达到最后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读书考科举的原因。
盛国的徭役和赋税比前朝好了很多,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压力还是很大。
特别是跟现代的农人比起来,几乎是质的差距。
起码在后世,你交不上粮税不用死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