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何选择卿沂,不是选择了卿沂,而是卿沂恰好是第一个入套的,换谁第一个走过那条路,都会看到那张脸。
要保证不出错的形成视觉暂留,需要计算,幕后之人很有脑子,还很谨慎,在卿沂这边发现时,就清理掉了他做的手脚。
不用全部清理,容易引起怀疑,随便抹去一处即可,视觉停留时间本来就短,少量就必须多次。
把控到位,缺一不可。
后面来的人,自然看不见。
幕后之人并不急着全部处理,容易引起怀疑,而是时不时的路过,陆陆续续处理。
因为不起眼也不会有人注意到不对。
虽然那日那些窗外的血手印都被清理掉了,但沈织玉多多少少能回忆起一些,乍一看确实杂乱无章,细看,会发现选择的窗户位置都是有区别的。
如果挨个排过去,难道不够省事么?为什么会跳过一些窗?
很简单,在搞排列布像。
那夜她听到拍窗声音,确实不是幻觉,也不是雨水被风吹打在窗上,而是……一种很常见的东西。
【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
飞蛾。
别忘了,那夜雨很大。
自古就有个成语,叫飞蛾扑火。
字面意思则是取自飞蛾的习惯。
在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会发生变化,很是潮湿,飞蛾的翅膀又比较轻,空气中的湿气会粘附在飞蛾的翅膀上,导致飞蛾群体的飞行速度变得更慢。
所以下雨天的飞蛾很多,并且会飞蛾会往光线亮的地方聚集。
那日沈织玉整宿没睡,烛火是一直亮着的,在漫漫黑夜中,就这里有光亮,大量的飞蛾扑窗发出拍窗声。
而那夜恰好雨很大,风也大,飞蛾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人在那时放的。
被放出时看见她屋里的光亮,拼了命般撞在窗户上,沾了雨的翅膀飞不起来,被风一吹,被雨一打,便落了满地。
而黑夜中,那人又隐在夜色间观察着沈织玉,趁着厚重的夜幕,快速将地上大片的飞蛾尸体处理掉。
而飞蛾翅膀上的粉末,被落在地面流动的雨水带走,一场雨,可以抹去所有痕迹。
这是沈织玉后面突然想起检查自己窗户上,发现了边边角角的窗框上,有着难以察觉的粉末,很少。
灰尘与粉末有颜色差别,很好认。
因为窗上的血迹是手印,会潜意识里认为是有人拍窗才留下这些手印,导致思维进入另一个误区,实则不然。
夜间为了安全考虑,她在客栈外设下一层结界。
结界天明消退,夜里起,里面的人出去没事,但若有人从外面进来,那势必会惊动沈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