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不反对,还全力支持。
你抬价我就降价,你拖延纳税,我就主动纳税。
对于这样的世家,朝廷主动颁表彰,予以奖励。
刻着忠诚之家的匾额被官府亲自抬到门前。
由皇上亲笔书写,让世人可见。
百姓们纷纷喝彩。
虽然无论哪个朝代资源,都是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
但这并不代表了那大部分人不重要。
没有人想天生的就是下等人,逆天改命是人都会想要。
如今这个机会就摆在眼前。
又怎么不去争取,况且还是朝廷支持。
而大街上还流传起了童谣:
读书读书,日夜不休。
勤学寒窗只盼出头
今朝科举跃龙门
来日朝堂天子臣
不仅是童谣,还有那戏楼里也咿咿呀呀的唱起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好戏。
一时之间百姓们热情高涨,茶余饭后,皆在议论此事。
萧彦君坐在御书房,听着陆寒叙向他汇报,如今民间对科举的看法。
还有世家之间做的小动作。
萧彦君神色淡然,像是早已预料。
陆寒叙汇报完之后,他道:“如今还缺一场杀鸡儆猴的戏码。”
陆寒叙问:“陛下打算从哪一家下手?”
萧彦君道:“那就,清河—崔家!”
“崔家势大,会不会适得其反?”陆寒叙有些担心。
萧彦君道:“不大,如何能震慑那些跳窜的猴子,过了几年安生日子,他们怕不是忘了朕的脾气。”
陆寒叙闻言,表情微怔,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
萧彦君,少年天子,乍一看好像顺风顺水,先帝传位。
皇子中能够和他一争的,好像只有六皇子萧玉衡。
但是,兄弟之争不严重,不代表皇位没人觊觎。
萧彦君那些个大权在握的皇叔,可不是好糊弄的。
都是皇室子弟,你坐得,我也坐的。
但最后还是萧彦君登上了那高位。
登基以后,萧彦君勤政爱民,先下手的便是被贵族世家垄断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