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光面露凶光,心中杀意越发的浓烈起来。
最让他忌讳的是,对方口中的佐渡金银山,他一直努力掩饰佐渡金银山的位置,哪怕是日本本岛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但是胡泉却明确的指出了,佐渡金银山离永明城很近,这不得不让他谨慎起来。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却是报信的下人。
一接过信件,德川家光心神震动,因为信件上署名的地址正是:佐渡岛。
第72章传教(修改加字数8k拆了信的龚敬一……
拆了信的龚敬一目三行的扫过了宋时交代的事情,然后扬起眉头笑了起来:“我就说她怎么出去三个月都没有动静,原来是干到倭寇的老巢去了。”
贺章双眼眨也不眨的看着龚敬,用眼神示意:该他看了。
龚敬翻了个白眼,看了他腿上还包扎着的伤口,把手上的信纸丢给了他。
萨摩藩不仅是九州岛上有名的强藩,武士都以吃苦耐劳、勇猛好战著称,是东海海域有名的倭寇巢穴。毕竟鹿儿岛地势复杂,附近岛屿众多,又土地贫瘠,于是除了捕鱼之外可以求生的活路实在不多,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海盗倭寇,打劫大魏的沿海地区和来往的商船也是家常便饭。
龚敬以前随同戚家军扫荡倭寇的时候,就经常抓到带着九州岛口音的倭寇。后来为了保证永明城的运输路线,也对这一片地区进行了扫荡,也斩下了不少的萨摩藩的人。
只是没想到宋时人不大,下手却是很利索,在海上飘了三个月没找到倭寇的突破口,反而到了烈港发现了琉球国被入侵的蛛丝马迹,迅速下手,高举大旗可谓是名正言顺,不管是大魏的南廷还是日本的德川幕府都挑不出毛病来。
不过,萨摩藩靠近长崎,对于德川幕府来说,这一块被占必然容易狗急跳墙,小孩子做事,还是需要大人过去帮忙收尾,龚敬陡然找到了作为家长的成就感,一边起草给大魏朝廷的奏折给宋时打个补丁,一边思考怎么震慑德川幕府。
“让我去!”贺章看完信,立刻察觉到了日本可能会反扑的意思,立刻跳了出来。
龚敬往他没受伤的腿踢了一脚:“小子,就你这废腿,老实守城吧,不然我就告诉你李婶子,让她知道你跛着一条腿还想出海,呵呵,你先把回信帮我给小时写了吧,便宜你小子了,告诉她,她爹绝对把日本震慑的服服帖帖的,让她放心大胆的干!”
龚敬写完奏折,旁边的人迅速将新鲜出炉的奏折送出去。
抓着贺章交代了几句,给宋时的回信以及现在农忙时节的永明城就留给贺章了。他从旁边的架子上拿了兵器,立刻招呼旁边的亲兵整军预备出海。
目的地——佐渡岛。
在草原山林中和女真人打了一年,好久没出海了,他也有些怀念!是时候,再让那些倭寇看看,大魏海军的实力!-
胡泉一行人在江户城待了三天,虽然极尽挑衅,但是除了第一天见面的时候德川家光有些没绷住,后面却一一忍耐了下来。
见状,胡泉根本没有一点客气的意思,条件和要求换着花样的提,不仅是东西,还开始开口要人。
德川幕府也不是傻,双方你来我往讨价还价了一段时间,还是恭恭敬敬的附上了各种财物特产,最后“护送”了他们回到鹿儿岛,路上都没有任何让他们落单的时候。
预想中的暴起和暗杀,等到胡泉到了鹿儿岛,才确定真的不会发生了。
虽然小命是保住了,但是胡泉的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的,一旦对方真的行动,胡泉不管是杀出去还是死在日本,永明城都要给他这个大魏使臣报仇,现在日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样子,那可就真的可以千古留名了,作为军人对于这个还是有点心向往之。
可惜,最后的最后,对方也还是只眼睁睁的看着大魏将鹿儿岛的这一片划为了自己的地盘。
这是千百年来第一次,来自大陆的军事力量正式入侵了日本的岛屿,并且在日本的地图上狠狠的撕下来一块口子,即使是当年巅峰时期的代元,数十万大军两次渡海,也不过是落的一地鸡毛的下场,还被台风吹的东倒西歪,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也没有现在大魏这样的效果。
虽然吞掉的不是日本本岛的地盘,只是偏远的九州岛一隅,其后面的象征意义,已经足够德川幕府难受的了。
宋时看着安然无恙回来的胡泉,没有半点异样,只是给他们接风洗尘了一顿。
因为就在胡泉的船到港之前,小青也从永明城飞回来了,带来的还有贺章写的回信。
龚敬收到宋时的信之后,就直接带着永明城的剩余海军气势汹汹的去扫荡海盗了,如宋时的指示的,其实相比石见银矿,佐渡岛的金银四
山其实离永明城更近,不到两天就能抵达,还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小岛,简直不要太好拿捏。
不过当年德川幕府已经牢牢的掌控了佐渡岛,出产的金银已经是幕府赖以生存的支柱,而石见银矿刚刚被开发不久,储量和后面的势力都不如德川幕府那么显眼,刚刚扎根的永明城并不适合对上日本最大的势力,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抢占了石见银矿,并且装出一副并不知道佐渡岛的样子。
这并不代表,永明城就彻底的放弃了佐渡岛。
只不过是时机未到,暂时寄存罢了。
龚敬只是带着插上大魏军旗的船队在佐渡岛附近转悠了一会儿,探查了一下水域情况,顺便剿灭了一些附近为害一方的海盗倭寇,对他们展示了一下大魏最新的火器技术,再体察了一下附近日本百姓的疾苦,顺便对他们开放了永明城的贸易政策……
仅此而已。
我大魏可是正义之师,绝不会做出任何持强凌弱的行为,至于拖家带口,携金带银跑过来永明城贸易的百姓,那可是自由贸易!-
宋时看着信纸上有些张牙舞爪的字迹有些好笑,不过看了一会儿就收了起来,最重要的还是现在鹿儿岛的情况。
鹿儿岛虽然叫岛实际上却是一个半岛,和九州岛陆地相连,自从宋时把鹿儿岛上的仅剩的居民组织起来进行开矿和水泥制造业务后,随着这边的生活平稳下来,原来躲在深山之中的一些萨摩藩人,也跟着慢慢走了出来,见宋时统治下的鹿儿岛井然有序,人人有饱饭,居然也跟着主动想要加入。
宋时自然让擅长相人的下属去探查过,做过倭寇手上有过杀人案的自然不收,看起来比较老实本分,愿意凭自己的力气吃上一口饱饭的那些宋时自然不嫌多。
原本被裹挟到萨摩藩,被迫流落为寇的大魏沿海民众也有不少,很多都希望能跟着宋时干上一年活,然后回去家乡。也有一部分愿意加入宋时的势力一同从军,宋时把这些人分了营,由老兵筛选。考虑到后面还要和郑一官争夺大琉球,手下能用的人和船自然是越多越好。
只是辛辛苦苦在永明城的耕耘还是比不上抢劫来的快,虽然萨摩藩的那三百条船,宋时能看上的不多,但是除了战船之外,商船和渔船宋时倒是不嫌弃多的。岛津家是真的穷除了这些船,但凡值钱一点的东西都被他抵押给了西班牙人换成火器,想着就是借琉球这一战翻身,赢一把大的。
导致宋时头一回打了个家徒四壁的破落户,甚至还不如琉球国。要不是现在不好动长崎,宋时连长崎的那些荷兰人都不会放过。
这一路攻城略地的火器花销可不算少,不要是宋时前两年不断在永明城攀科技树,改善了水碓技术和炼钢技术,明确了火药的标准比例,让永明城在火器制造上也进入了快车道,成本被飞速的摊薄了。光是这两波攻城的收获就是个负收入,毕竟萨摩藩抢的琉球国的东西,宋时也不能拿了,她代表的可是天朝特使。
好在萨摩藩这边的水泥产业成型后和硫磺矿稍微能挽回一些损失,水泥除了战略物资也能拿去日本和大魏沿海换上一波钱。
总的来说,战略上是赢麻了。从现在起,几乎可以说从鲸海到东海,这一大片的海域基本上都属于永明城的了,如果日本和永明城决裂,那么永明城能直接封死长崎这个港口,把日本跟大魏以及其他各国的海上通商要道彻底封死。
这对于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至于经济上,没赚,也没亏。
宋时的时间不多,在永明城的港口冰封之前就要赶回去,而现在离港口结冰的时间还有四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