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杨绍华在办公室里就轻松多了,办公室里有三人都是自己阵营里的人,黄国友是老大,自己只要听他的就足够了。
血案之类的事,该公安局去处理解决,要是设计到领导干部也有腾云去伤那个脑筋。
倒是提到洪峰这个市纪委的副书记,杨绍华还是有一点记忆的,他在市纪委里两边都不靠,一直都给压制着,这次站出来只怕是要向杨秀峰这个新来的市委常委表明自己的立场,选一个人跟着,来改变自己在市纪委里的生存状态吧。
做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玩政治不就是这样吗?
谁都会玩,只是,洪峰这次这样做,只怕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说陈丹辉会不会同意将案子办下去,腾云会让洪峰来负责这样的案子?
不可能。
谁的地盘里会容下这样的事情?
对于腾云的性格他是很熟知的。
而杨秀峰想要借助于的案子在市里要增大话语权,那也必然会招致双方联合进行压制。
省里将这样一个常务副市长调来工作,在经济建设工作上大家不好不给省里的面子,但其他领域里想说话,那会坚决抵制的。
这和原则不原则都没有半点关系,原则也就是一个借口,这样的借口将杨秀峰所有的招都会给**,有力也无处使。
当然,杨秀峰可以到省里去哭诉,但经济建设工作之外的事,你伸手进来就先不对了,干预纪委的工作这顶大帽子盖下来,省里也不会直接进行支持的。
这样的事情不难想象,杨绍华倒是对杨秀峰有些感觉,觉得他还是太心急了,也少了些斗争经验。
就算要扩大自己的话语权,像之前所作的,选人到柳市去挂职,这一招虽说慢了些,但很管用的。
基层的人或处级的领导,就算站队也不会像厅级这般,跟定了就不会做什么改变。
陈丹辉将材料看完,合上,没有就递给谁的样子。
黄国友等人心里虽急着知道是怎么样的一个血案,但也不会太表露出来,这种事终究会知道的,这点涵养和定力还是修炼出来了。
大家也都表现出似乎在等一把手说话的样子来,其实,也都是要看陈丹辉会怎么样来表演。
闭目想了想,陈丹辉没有说话,也没有看向杨秀峰。
黄国友见他这样子,心里在冷笑。
对陈丹辉这个人他是太熟悉了,每一个动作代表什么意思,也都是他所熟知的。
很有耐心地等着,平时黄国友对下面的人从没有什么好耐心,但在陈丹辉面前却总结出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地看着他表演,既能够看到精彩的表演从中得到乐趣,十字架今后在处理事情上进行借鉴,还能够轻松地让陈丹辉露出自己的底牌。
之前之所以给陈丹辉压制着,那至少有大半都是李润这个老不死的,依赖着老资格撒横,黄国友也真是拿他没有有效的办法来应对。
如今,李润不能够参与进来,陈丹辉那些招数也就完全失去了最得力的一环,显得像瓷器那般好看但极容易给击碎的。
黄国友心里一点都不急,陈丹辉也是这样,说明他心里正在想对策,而且是异常地棘手。
杨秀峰到市里后一直都不难,黄国友也就觉得他会做出一件事来,使得自己在市里有自己的说话机会。
只是不知道他是选在什么角度而已。
此时见陈丹辉这样子,心里也就明白。
杨秀峰会不会借此往自己这边靠,黄国友没有多大的指望,总要等他在市里折腾累了,碰壁疼了,才会想到该选一阵营才会有自己的立足之机的。
到时候,不用自己多费劲就会给招揽过来了。
看着杨秀峰也是一派风波不起的表情,黄国友觉得自己对杨秀峰该要做出什么样的挤压,但有不会伤到他太多,今后才能够更好地合作?
杨秀峰其他的不说,他身上有着省里的光环,在柳市那不的工作不管怎么样,至少有人力挺他,才会给宣传出来的。
这些东西也都是资源,今后可以给自己所用的。
看到了材料,黄国友心情一下子就重多了,从内心里说,他是相信材料里所说的都是实际上生的事。
但是,但是材料里的主角却是田文学,使得整个事情就复杂了。
李润在退下去之前,黄国友曾想过要从田文学入手,好好地震慑一下李润,腾云甚至都收集到不少的材料,可黄国友最终还是不起做。
他所考虑的也就两点:一是李润会有什么反应,不用试都知道田文学这样的人,对李润所作的事会掌握不少的,他才有这样的胆气在市里活跃,对田文学下手也就是对李润下手。
李润气急败坏之下,会有什么动作回应,黄国友觉得自己是在无法掌控的。
二是动田文学或许可以镇住李润,但陈丹辉会有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