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刑部尚书正式告老,刑部侍郎木良江接任尚书之职。
御史大夫郭怀礼告老,殿中侍御史齐辙因功升职,成为御史台新的掌舵人。
在大大小小数十个职位变动之中,有一个人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原本只是一介白身,许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却在此次被直接擢升为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接掌了三衙之一。
他的名字,叫作常欢。
所有人都在好奇,这个常欢到底是何方神圣。
终于,众人在大朝会上见到了真人。
是个完全陌生的面孔,相貌并不算出众,但胜在年轻。跟不到三十岁就成为大员的木良江和齐辙比起来也不遑多让。更为关键的是,此人并没有木、齐二人那样显赫的家室与耀眼的履历。
“这个常指挥,到底是什么来头?”
“不清楚,从未听说过,永安各家公爵权贵也没有姓常的。”
“你是吏部的,也不清楚?”
“上头直接下的命令,我们也只是过个手走个流程而已。”
“原来如此。”
这个上头自然不会是官家。
……
“常欢,有何特别之处?”
“姐姐为何这么问?”
垂拱殿里,木良漪如常在批阅奏章。萧燚找了本兵书坐在她边上看,看着看着忽然发出疑问。
她将书倒扣在,转头看她,却见她在揉眼。
“眼睛不舒服?”萧燚凑上前查看。
“无事,就是忽然有些模糊。”木良漪搁了笔,道,“许是看奏章看得久了。”
“那就歇一歇,待会儿再看。”她牵起她的手,“带你出去走走。”
木良漪顺从地由她牵着起身,微笑道:“好呀。”
二人一边往外走,萧燚重提方才的问题:“我见你只是在朝堂之上与各方博弈,将各方的人收为己用,而未将自己的人安插进官场。对于常欢的安排,有些突然。”
旁人不识得常欢,萧燚不可能不识得。
她们初相识时,常欢便负责木良漪的出行,后来才改成的吴柳,她记得清清楚楚。
“姐姐猜对了,常欢确实跟其他人不一样。”
“有何不同?”
“我手底下的人,大多来自江湖,自由惯了,并不适合进入官场。”木良漪道,“但常欢不一样,他本就出身官宦人家。他的父亲,是嘉宁年间的兵部侍郎,也是我父亲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