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两百两。
堂奶奶捧着罐子,说这银子她不敢拿了,之前一宿起三次,现在一宿她都不敢睡,在这样下去,她怕是得短命了。
大房一家就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几百两啊!
现在怎么能说不做就不做了,可是一想,二房确实也看不过来。
赵富民和赵云澜要打理铺子,白小子要上学,蒋父和蒋小一要出摊还要看铺子,确实是忙。
那就接手吧!
晚上大伯叫了全家人,坐堂屋里,同大牛几个说这生意他们虽是接手了,可要记得这是二房给的,以后他们要是不在了,二房在府城混不下去回来想把生意拿回去,那就给,绝不能贪了。
蒋大牛:“爹,这还用你说。”
做生意的初六初七就开门了,难得回来一趟,蒋小一还想多留留,但初五那天一大早全家还是返程了。
这次回来租了辆马车,府城家里原先有一辆,总共两辆,但也够坐了,牛车慢,这次就没坐回来,小厮也没带,是蒋父和蒋小一赶的马车。
这马车和牛车其实也没差,会赶牛车,那马车赶起来便也不在话下。
马车刚从村道拐上官道,就被人拦住了,是李家小弟。
李家小弟和李菜花有六分像,蒋小二一眼就认出来了。
李家小弟嫁的不富裕,大概是常年操劳,听李菜花说她这小弟才二十八,可蒋小一瞧着,不像二八,倒像三十好几了。
不过黑的人瞧着总上些年纪。
李家小弟似乎很紧张,一直不安的用手擦着裤腿缝,蒋小一都怕他擦得厉害起火了。
白子慕从车厢里伸了个头出来,问他有事吗?
语气很轻,没高高在上也没趾高气昂,又见蒋小一朝他笑,喊了声哥,李家小弟放松了许多,弯腰把背后的背篓拿下来递给蒋小一。
“里头是我自己做的年糕,还有一些柿子饼,我装了两盒,一盒给我姐,这一盒,你们要是不嫌弃,可以拿着路上吃。”似乎怕人拒绝,李家小弟又急急说:“这柿子饼可甜了,都是我在山里摘的。”
“谢谢李哥。”蒋小一没拒绝。
这装饼的盒子他认得,之前是李菜花买糕点时人家铺子拿了这盒子装的。
这盒子好,外头涂了一层带画的油纸,瞧着漂漂亮亮,李家小弟跟着当家的和孩子、爹娘吃完了糕点,见盒子好看便没舍得扔,洗干净了留着,想着以后拿来装东西送人能好看些,或者留家里,能装点小东西。
村里人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又勤俭节约。
这会儿李家小弟拿来装了柿子饼。
这柿子饼确实是甜滋滋的。